中国人口十四亿,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一个梅西、C罗
其实也不是不可能,不过按照现在这样的发展真的很难。
有这么几点:
1,中国足球的青少年培养只重在形式上,很多学校开展的足球课程,也并没有真正的打算让孩子爱上足球,往培养孩子踢球的方面考虑。只是因为现在政策的需要,开展课程也是为了迎合当今社会的需要。所以这样怎么能够从根本上培养一些好的足球苗子呢,其实很多孩子还是很有天赋的,但是没有机会和平台,最多学校里踢踢野球,在学校里小有名气,又有几个人打算将孩子送去足球学校的。
2,足球学校少,而且收费高。中国球员留洋成功的没有几个,国足的水平也一直处于亚洲中游水平,已经阔别世界杯多年,不管是球迷还是媒体都不看好当前的国足以及未来几年的发展。就这样的状态,又有几个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去足球学校,做一个赌注呢。就这么比较下来,还是高考出人头地的机会更大一点。
3,如果真要打算培养孩子走体育这条出路,除了足球,还有乒乓球、羽毛球这类中国传统的强势项目。家长肯定更放心将孩子送到这样的地方进行培养,毕竟已经有多位成功的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先例,而且中国在这上面优势明显,作为家长和孩子,如果想要靠体育走出一条出路,难道不是应该选一个成功概率高一点的吗?
4,中国普遍的足球水平相对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优秀的人也很难得到足够的上升空间。可能小时候真有一些天赋很高的球员,未来也有可能成为一代球星。但是这样的球员,在中国足球这样的大环境下,最后也只能沦为普通的球员,没办法将其天赋发挥出来。
中国队如何把中国足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中国足球,我的观点有三:
一、中国足球的问题在现在是政治问题了。因为上面关心,百姓关注。总局一定要下大决心去解决,而不止是等着法官判案;
二、中国足球的问题盘根错节,不彻底换一批人,问题解决不好。过去所谓的行规、潜规则统治着足协,原来那批人对此早已熟视无睹;
三、中国足球还是有希望的。中国足球出成绩出得慢,有中国人体质的原因。足球改革又先天不足,因为这场改革是由行政命令发动的,市场没有准备,因此坏的市场经济因素趁虚而入,不断发展,其中包括人的腐败。
足球中的腐败问题,说明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结合是危险的。这应成为总局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这种改革在体育领域进行得太慢,并且认识不足。
足球的体制是个大问题,必须使权力与利益脱钩,并受到监督。由政府官员去搞盈利性事业,本身就提供了腐败的土壤。足协要先将自身定位为公众组织、非盈利型组织。但目前这还做不到,有待于体育体制的整体改革。因此只能先治标。在足球管理中心脱离不了总局的情况下,具体的分工只能看总局的意志。因此我认为,足球改革是个政治问题,需要政治决心。至于如何遏制“假赌黑”问题继续发生和蔓延,现在问题还没有见底,难开药方。
在中国,要培养一个职业足球员要花多少钱啊
职业化之前,成才费大约10万元
1994年联赛进入职业化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往往由各省体委牵头。由于全运会的任务,各省也较重视青少年球员的培养。曾代表湖北参加九运会的李某今年26岁,他介绍了自己当时从事足球的历程。
“小时候我们都是为了锻炼身体才踢球的,后来也渐渐迷上了这个运动。从6岁上小学时,我就开始到湖北省足球技术学校接受足球训练。那个时候我们读的就是普通人读的小学,下午放学后再去足球学校学踢球,然后晚上由父母接回家。那个时候一个月的训练费只有15元,吃住都在家里。后来到了三年级,训练费变成了一个月30块钱,最后再涨到60块钱。小学结束,加上装备费用也不到3000元。
“到了初中,足球进入职业化,踢球的花费也渐渐增多。我们一批在湖北省足球技术学校训练的队员也都开始住校集中训练,那个时候一个月的伙食费和住宿费一共450元,后来就涨到了600元。等到完成九运会,武汉俱乐部收购了我们这支队伍,由于没有进入一线队的希望,我最终自费1万元去新加坡联赛踢球,最终没有坚持,回到了国内。”
由于是省体委牵头培养的全运会队伍,因此在政策上,李某这批球员的受到了很大政策上的照顾,要比同龄在足球接受训练的孩子花费少些。粗略算下,李某在小学阶段花费为3000元,而12岁至19岁这八年期间,花费接近6万。
而这些完全是正常费用,李某还透露:平时希望能够得到教练的提拔往往要给教练员送些“好处”,各个级别的球队都是如此。这些花费也不在少数,算下来也有几万。粗略算来,李某的成才费大概为10万元,这在目前的青少年培训中,仅仅是一年的花费。
职业化之后,成才费大致在25万——100万之间
1994年、1995年的足球盛事让国内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足球学校,1995年之后从事足球训练的青少年成才费用又为多少呢?
据成都足协青少部负责人介绍:在足校盛行的时代,一个孩子家长每年要承担的培训费用一般在3万元左右(2万学费,1万生活费)。这其中不包括比赛的费用,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比赛增多,费用也就增多。假如一个孩子从10岁开始踢球,到18岁进入一队,并且开始挣钱有职业收入,那也至少需要25万左右的基本投入。这和社会上其他培训行业的学费门槛相比,也许不高,但相比于普通接受教育的孩子,这个门槛就有些高不可攀。送孩子在中国足校练球的张先生,五年学费总共20万,其中有5万是入学时学校要求交纳的“建校费”。
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平均是5000元左右,加上住宿和其他生活费,孩子上大学一年的花费在1万元左右。如果单从教育的家庭成本角度考量,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786元和4140元,以此计算,供养一个四年制的大学本科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1.5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4.8年纯收入。然而“足球学生”每年的费用至少是大学生的3倍,在校时间一般为5至7年。以平均在校时间6年计,供养一个中专毕业的足校学生,最低限度需要一个城镇居民13.1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43.5年的纯收入。
这也只是表面上的花费,在球员进入一线队的节骨眼上,往往要将几十万一次性交给教练疏通关系。而加入国字号球队,同样需要交纳数万到数十万不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黑钱司空见惯,已经成为风气。这样算下来,现阶段一个职业球员的成才费用大概在25万至100万不等,远远超过了培养一个普通学生的费用。
...多球类明星是穷人,为何国内一直强调踢球得有钱才行
欧洲和南美等国家有很多足球明星都是从贫民窟出来的,比如内马尔、贝利等体育巨星都是从贫民窟走出来的孩子,这些人没有钱但他们依旧能够踢球并成为知名运动员,但在我们国家却一直有一种有钱才能够踢球的言论,这些言论虽然有些难听,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确实存在的事实,当然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果有因,我们国家的足球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足球体系不发达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众多欧美、南美国家拥有着非常发达的足球文化,这些国家的人都以踢球为荣,同样更是有很多人将踢球当做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足球文化当中,他们随时随地都能踢球,与人切磋,同样只要有天赋他们就能够得到免费的教导,但在这里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我们国家的足球文化并不浓厚,我们也没有专业的挖掘人才的体系,任何人想要系统的学习足球就必须要报名参加专业的辅导班,而参加这些辅导班的费用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绝对是天价,久而久之人们自然也就会认为有钱人才能够踢足球。
其次我国免费足球场的缺乏也是造成这一言论的原因。在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免费足球场是一种很常见的东西,但是在我们国家想要找到一个免费的足球场却是十分不易,绝大部分的足球场都是需要支付费用才能够使用的,一场足球比赛下来光是场地费几乎都要支付上千元,众所周知我们的国家终究还是普通家庭居多,对于这种额外的踢球费用,绝大部分家庭都是不愿意去承受的,相比于花钱去踢球,绝大部分的家长更愿意孩子用功读书。
综合来讲在我们国家想要踢球踢出名堂在前期就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前期投入的这些资金绝大部分的家庭都无法承受,只有那些事富豪商人家庭才能够承担得起前期的投资,同样也只有他们不在乎孩子将时间花费在踢球之上,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们普通民众自然会产生有钱才能够踢球的客观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