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东有三支CBA球队,而有的省份连一支CBA球队都没有
众所周知,广东拥有三支CBA球队,分别是广州龙狮、广东宏远和深圳猎豹。可能很多球迷会有疑问,为什么广东有3支CBA球队,而很多省份连1支CBA球队都没有呢?
这其中涉及到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有很多省份此前拥有CBA球队,比如云南红河、河南仁和等等。
其中,云南红河因为自身经济问题,宣布解散。而河南仁和,也搬到了山西。
另一方面,组建CBA球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绝非易事。
我们从最简单的说起,球员和教练团队需要发薪水(这绝不是小数目)、租借或者建设球馆需要费用、球队还需要日常开支等等。
对于很多经济不发达的省份,企业不愿意掏钱出来创建球队。随着CBA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各支球队的投入也在无形中增加。
话说回来,篮球本就是一项烧钱的运动。想要夺冠,你就需要舍得投入。
对于企业而言,花钱创建球队,就是希望在能够维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企业知名度。可现实的问题就是,在现有的20支CBA球队里,真正能够做到的盈利的,并不多。
再者,CBA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扩军计划。比如说,安徽文一是一支相对成熟的球队,他们引进了曾执教中国男篮的宫鲁鸣指导,队伍里也拥有很多出色的球员。在NBL联盟里,安徽文一是绝对的强队。不仅如此,安徽文一在青训工作上,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可即便如此,安徽文一想要进入CBA,那也是2022年之后的事情。
可能还有球迷会说,因为有的省份篮球氛围不浓厚,或者说篮球人才不多。的确,这些都是原因。
目前,CBA已经拥有20支球队。未来,CBA联盟是否会扩军,或者是否会有更多的球队加入CBA大家庭,让我们拭目以待!
27年历史江苏队停运,甲A元年的创始球队还有几支存活至今
这个赛季还没开始,就已经风雨飘摇,天津和江苏两支劲旅的相继停运,宣告着中国足坛又一轮的退出潮到来。
自从中国足球进入职业化时代以来,每一年“建设百年俱乐部”的豪言壮语都不绝于耳,但每一年都有俱乐部在无奈解散或者迁移。回顾的职业化的开端:1994年,有12支球队征战了甲A元年联赛。那么,如今27年过去了,还有几支球队存活至今呢?
大连万达
大连队曾经8夺顶级联赛冠军,包括甲A元年的冠军,还曾创造过55场不败和主场5年不败的辉煌纪录。然而,为抗议复杂的足球环境,万达集团在选择在1998年退出甲A,或许这家豪门的悲剧结局,就是在这一年埋下了伏笔。
大连实德在2000年成为了球队的新东家,但球队的辉煌还是2005年后就戛然而止。2011年的足坛扫赌反赌风暴,给了球队致命一击。在艰难踢完2012年中超联赛后,大连实德无奈宣布放弃继续注册。自此,烜赫一时的“八星大连”成为了历史。
广州太阳神
广州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然而广州队却长年没能取得与之相配的成绩。在广州太阳神征战甲A的四个赛季里,除了在联赛元年获得过一次亚军外,大多时间都只能在中游徘徊。
1998年,广州太阳神因为成绩不佳而降入甲B,这一降就是整整9年。直到2007年,已经易主广州医药集团的广州队,才以中甲冠军身份冲进了甲A的后身中超。
只可惜好景不长,2009年底,广药涉嫌假球事发,被迫罚入中甲,但却意外因祸得福,得到了恒大集团的入主,自此广州队进入了突飞猛进的时代。在金元的助力下,广州恒大10年间八夺中超冠军,两夺亚冠冠军,一跃成为了中国足坛最成功的俱乐部。
上海申花
自1994年职业化以来,上海申花是罕有的没有改过名字的球队之一。甲A元年,球队仅仅屈居联赛季军。但隔年,申花就在徐根宝率领下,以独树一帜的“抢逼围”打法,夺得了队史首个甲A联赛冠军,队长范志毅更是打进15球荣获金靴。
2003年,上海申花再度加冕甲A冠军,然而2013年足协认定申花当赛季涉嫌假球,剥夺了申花的末代甲A冠军头衔。
进入中超时代以来,尽管申花也曾动荡过,甚至一度到了外迁云南的边缘,但都在球迷们的坚定支持下化险为夷,保住了上海申花这块金字招牌。只可惜美中不足的是,申花征战中超至今,迟迟没能染指联赛冠军,仅在2017和2019年夺得过足协杯。
辽宁远东
职业化之前,辽足是国内最出色的球队,没有之一,早在1990年,辽足就在亚俱杯决赛中以3-2的总比分击败日本尼桑,为中国足球夺回了第一座亚洲冠军。再算上丰厚的国内荣誉,辽足“十冠王”的威名,享誉足坛!
进入职业化之后,辽足的资金短板就开始显露。1999年,凭借李金羽、张玉宁、李铁等一众“辽小虎”刮起的青春旋风,辽足取得了征战甲A以来的最好成绩,斩获了联赛亚军和超霸杯冠军。不过,最后还是困于财力,“辽小虎”被相继瓜分,辽足又回到了不温不火的日子。2002年,球队为求生存,甚至还无奈的将主场迁往了北京。
随着国内足球人口的断层,年年卖血辽足在金元时代到来后彻底难以为继,2020年5月23日,因欠薪迟迟不能解决,辽宁宏远被足协取消了注册资格。自此,“十冠王”也成为了历史。
山东泰山
尽管在甲A元年,山东泰山只获得了第五名。但他们凭借着自身稳定的青训体系,一步一脚印成长为了中国足坛的豪门之一。
1999年,改名后的山东鲁能斩获了甲A双冠王。而且随着大连的没落,山东鲁能逐渐成为了联赛的新霸主,不仅在2006年以破纪录地提前六轮联赛夺冠,而且在2008年和2010年,山东鲁能也都夺得了中超冠军。
如今,山东依然是国内最稳定球队,他们的青训球员更是遍布整个联赛。值得一的是,这个赛季,鲁能又将队名改回了山东泰山,可谓是不忘初心。
四川全兴
1994年甲A元年的揭幕战在成都拉开了帷幕,在蜀中球迷山呼海啸的“雄起”声中,四川全兴1-1战平辽宁。
激情四射的四川全兴迅速俘获了球迷们心,一时间“黄色狂飙”的旋风,席卷了中国足坛。但由于财政和种种原因,四川全兴最终卷入了“假球”风波。2003年初,足协勒令四川队转让,冠城以400万的价格接手球队,成立了四川冠城。
然而,假球的疑云依然笼罩着四川足球,2006年初,足协再度勒令冠城转让,但此时已无买家敢于接手。于是这支曾经在中国足坛“狂飙突进”的劲旅,最后沦为了蜀中球迷们的一段伤心往事。
广东宏远
如今说起广东宏远,大家的反应肯定是CBA豪门队。已经很少有人记得,这支球队曾位居甲A元年的联赛第七。
广东宏远的前身是广东省队,区楚良、谢育新等一众南粤名将都曾效力于此。宏远还曾开大手笔引援之风,在1995年就以64万人民币的转会费,将黎兵招至麾下,缔造了中国足坛的首个标王。然而宏远却没能像广东的经济一样持续腾飞,1997年广东宏远就以第12名的成绩降入甲B,自此开始了流浪生涯。
2001年,难以经营的广东宏远以1800万元的价格,将球队打包卖给了青岛海利丰。2009年,海利丰的“吊射门”,震动了整个中国足坛。“忍无可忍”的足协,在赛季结束后就取消了海利丰的联赛资格。
北京国安
北京国安的历史自然不必多说。作为首都球队,北京国安用二十余年的坚守,铸就了中国足坛最具地域代表性的足球俱乐部。
甲A时代,国安虽然没有染指过联赛冠军,但他们曾经在1996、1997、2003年三夺足协杯。进入中超以来,国安终于在2009年一偿宿愿,在老帅洪元硕的带领下,夺得了队史第一座联赛冠军。
而国安和申花两支老牌球队的对决,也被视作是中国足坛最经典的德比之战。
八一队
“八一”曾是甲A赛场中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线,隶属部队的他们,在职业化后就始终难以适应。
困于体制,“八一”无法像其他俱乐部一样引进外援,因此他们很难取得好成绩。2003年,在总政的统一部署下,这支拥有光荣历史、培养出李富胜、贾秀全、江津等众多国脚的八一足球队正式撤编。
“八一”的部分青年队被上海衡源收购,然而2020年,上海申鑫(衡源)因无法偿还债务,也无奈的退出了中国足坛。
吉林三星
从1996年开始,赞助商换成了国产品牌,改名为延边敖东队。1997年,韩国名帅崔殷泽入主球队,在他的韩式球风引领下,延边敖东历史性地取得了联赛第四的佳绩。只可惜在经历短暂的高光后,敖东就再度陷入了保级区。2000年,财政困难的球队降入甲B。
敖东降级后,球队的甲B资格最终被浙江绿城收购,作为吉林球队的历史划上了句号。不过,浙江绿城倒是延续至今,如今正在征战中甲联赛。
沈阳六药
1994年,虽然职业化的甲A已经开始。但当时沈阳足球队却仍然还是一支体委下属的专业队。他们得到了东北第六制药厂的赞助,以“沈阳六药队”的名称开始了职业联赛之旅。
有意思的是,虽然球队没有职业化,但沈阳队却是首个请来的“外教”的球队。俄罗斯人谢尔盖本来是作为球队的外援引进,但却在阴差阳错下中途接过了教鞭,无意间创造了中国足坛的历史。然而,这一创举并没有挽救沈阳队,当赛季还是以倒数第二的成绩遗憾降级。
1996年,沈阳金杯客车接手球队,职业化的沈阳华晨金客俱乐部成立,2001年,球队再度改名为沈阳金德。2007年,为寻求发展,球队远走湖南,改名长沙金德足球俱乐部,但由于缺乏地域根基,球队被迫于2011年继续南迁,成为了深圳凤凰俱乐部。
不过也只一赛季,球队就再度面临解散,好在富力集团压哨入主。自此这支甲A元年垫底降级的沈阳队,就以广州球队的身份活到了现在,不得不说真是一段奇幻的旅程啊。
江苏迈特
最后就是令人唏嘘的江苏队了。虽然甲A创始球队,但当赛季就以倒数第一而降级,之后居然连续14年都没能升上来。直到2008年,才结束了这一尴尬的历史,提前七轮由中甲冲进了中超。
2000年,江苏舜天集团接手了财政困难的球队,球队改名为“江苏舜天”。对于江苏球迷来说,“舜天时代”的最美好记忆,莫过于2012赛季。在塞尔维亚人德拉甘的率领下,江苏舜天凭借达纳拉赫和耶夫蒂奇两杆双枪,一直紧咬中超霸主广州恒大,最终以14胜12平4负积54分的成绩获得亚军,一时间“舜天战斗”口号响彻中国足坛。
2015年,苏宁集团入主球队,陪伴了江苏球迷15年的舜天成为了历史。苏宁为球队带来了特谢拉、拉米雷斯、埃德尔等一众球星,夺得了一座足协杯和一座中超冠军,但持续的高投入最终让球队不堪重负,2021年2月28日,苏宁集团发布公告,暂停所属各球队运营。27年历史的江苏队,无奈划下了休止符。
为什么陕西就没有一只CBA球队或者一只中超球队呢
因为CBA有一整套的准入制度:NBL联赛连续两年夺得前两名;俱乐部必须注册资金2000万人民币;有固定的一定规模比赛场馆、训练馆;还有一整套的后备训练设施等。就广西目前的情况分析,目前广西经挂牌成立了第一支职业篮球俱乐部,也就是广西威壮篮球俱乐部。正在征战NBL,即甲B联赛但最近广西威壮篮球俱乐部爆出打架事件,影响很不好,球员也受到了一定处罚。广西队要想进入CBA联赛尚需要一定的时间,毕竟现在很多在NBL的球队目标都是CBA。
为什么湖北没有CBA球队
湖北在1999年美尔雅球队征战过Cba,不过由于资金不足和缺乏磨合,这支队伍仅存一个赛季。
之后在NBL是有球队的,但仍然成绩平平,缺少资金,无法达到升级Cba的要求。
湖北篮球不是没有过辉煌,从第3届到第10届全运会,湖北男篮届届打进决赛圈,一次亚军,两次第四。袁战洪、王宗兴、张勇军等湖北球员,都曾是国家队队员。但是1995年中国篮球进入职业化以来,湖北篮球却日渐沦落。上赛季,湖北男篮以青年队出战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无一胜绩,排名垫底。现状残酷,但希望犹存。张凯、邱彪、代勇、吴伟等一个个湖北球迷熟悉的队员如今正在CBA效力,湖北篮球的底气还在。湖北省篮球管理中心主任李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拥有一定的资金,两三年内重返CBA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记者曾晶辉煌过去湖北篮球的黄金一代这是一个尴尬的反差。2008年10月初,湖北人张凯在NBA殿堂一试身手的同时,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湖北男篮,却延续着9年没有CBA球队的尴尬。说起群众基础,省篮管中心主任李健告诉记者:“今年在我这儿正式注册的篮球运动员有2000多人,已经超过田径、足球,成为第一运动了。”近几年,各种3对3、5对5篮球赛以及夏令营在湖北一呼百应,人们喜欢篮球,就像小时候搬个板凳挤在露天影院,眼巴巴地等着影片放映。“是的,在湖北,篮球底气很足。”提及湖北篮球曾经的辉煌,湖北男篮总教练袁战洪声如洪钟:“从第3届到第10届全运会,我们次次都打进决赛圈,其中拿了一次亚军、两次第四。1980年湖北男篮还夺得全国甲级联赛的冠军!”上赛季,湖北男篮在NBL排名垫底,但打开联赛官方网站,湖北男篮的简介中有这样一句话:湖北男篮以其独特的“快、准、灵”技战术风格在国内曾威震一时。“威震一时”,指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谓湖北篮球的黄金一代。1972年武汉军区篮球队组建,从老资格的男篮队长陈宝珊,到后来的“亚洲第一中锋”穆铁柱,再到以后仰投篮和滞空闻名的“神投手”郭永林以及匡鲁彬……武汉军区篮球队在上世纪70年代可谓明星荟萃。“那时候武汉军区和湖北队每周会在武汉体育馆打场比赛,绝对是一票难求。”前资深篮球记者徐峰回忆道。 1975年,武汉队被国家体委评为惟一的模范队,并在全国推广经验;1977年,武汉队代表中国篮球队出访土耳其,湖北篮球达到顶峰;1980年,湖北队夺得全国冠军。 1986年亚运会决赛对阵韩国,来自湖北的“歪把子机枪”张勇军连中四记三分球,帮助中国男篮完成了史上最惊人逆转。但这支称霸亚洲数十年的球队,在张勇军之后却也有20多年没有湖北队员的身影。尴尬现状 NBL联赛都快没钱打“我们都希望湖北篮球能进CBA啊。”谈到这个问题,省篮管中心和基层体校教练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CBA中为什么没有安徽队
其实安徽没有球队绝对不是经济问题东三省现在经济这么疲软不是一样有四五只球队吗?连延边这样的小城市都有中超的球队,难道延边比合肥经济条件还好?
合肥的球市也绝对不会太差记得当年江苏有个球队把主场放在安徽上座率还是不错的
个人感觉安徽没有顶级联赛球队的主要原因是:
1.安徽的思维观念过于保守.陈旧.还处在体育运动利润不大有钱也不会想着投资体育的阶段。
2.国内体育环境不健康,想培养一只球队从最低级联赛开始是不可能的,利润收益得周期太长。
安徽有很多大的企业:比如江淮还有一些大型钢铁公司。买一个中甲的球队并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但是安徽人普遍的守旧思想和体育产业收益周期太长的原因。最近段时间内安徽是不会有顶级联赛球队的。
为毛湖南连一支中超或CBA球队都没有
目前国内的体育产业还处在萌芽阶段,职业化程度普遍不高,亏损很正常。还在坚持搞体育的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历史遗留下来、有底蕴的球队,比如中超的北京国安、山东鲁能,CBA的广东宏远、辽宁队等等。
二是老板的个人兴趣爱好,比如CBA的王兴江,为了篮球倾家荡产,最后实在没钱了才脱手。
三是带有一定功利性质,比如中超的恒大,正应了那句“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湖南有过一些球队,但没有坚持下来,也就是没有第一类历史遗留下来的球队。
那么,只能等待对足篮球感兴趣或者想通过体育获得某些利益的老板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