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办分离”能救中国足球吗
毫无疑问,这一举措将有助于中超竞赛组织的协调工作,而且也是中国足球管办分离再度向前推进的重要一步。
管办分离突成焦点
据了解,在中超公司接管完成之后,这三项赛事的竞赛事务将由中超公司全部接手。这样一来,中超公司和执行局将各负其责:中超公司负责竞赛组织、场地安排、赛程编排、俱乐部管理等事项,执行局则负责上述赛事的监管、注册和准入。
马成全表示:“这是中国足球管办分离深入发展的一步,可以让中超更协调、更顺畅。今后,赛事、电视转播、经营开发都由中超公司统一协调管理,操作层面顺多了,这样还可以让赞助商的利益得到更大保障。”
另外,中甲整体商务开发也出现突破进展。在当日分组工作会议中甲组讨论中,中国足协表示下赛季将启动中甲整体商务开发。
实际上,管办分离并非是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但这一变化还是成为了与会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中超公司全面接管中超竞赛组织工作,意味着足协今后不再以“管理者”的身份兼任“办联赛人”的角色,而将联赛的经营、管理权下放给全新的中超公司,足协今后更多的是行使监管职能。
当然,中国足协推动管办分离也已经很长时间。实际上,就连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本身也是管办分离的一个产物,但其职能与当时的职业联赛部的职能存在一定重叠。虽然后来中国足协取消了职业联赛部,但执行局与中超公司之间在运营和商务开发上,仍然有界定不清的地带。
早在2012年,中超联赛就曾短暂归于中超公司进行管理,但这一改革仅仅持续了几个月,最终夭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于洪臣从中超公司董事长位置上卸任,足管中心领导不再任企业领导,为中超公司接管中超联赛铺平了道路。
推进仍需循序渐进
不过,足球运动管理中心职业发展与监管部主任刘殿秋在接受采访时也称“管办分离”要循序渐进,不可能指望在一个赛季就完全实现。足管中心副主任于洪臣表示中超联赛“管办分离”目前还未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的批准,如果能够在新赛季中实行,那也将以“职能调整、结构改造”为主。
在现实情况之下,管办分离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成为了与会俱乐部代表的一致意见。
杭州绿城俱乐部副总经理鲍仲良认为,“管办分离”体现了足协改革职业联赛的决心,在足协提出这一想法时,还与各俱乐部进行了充分沟通。他说这种减少行政干预、尊重市场规律的思路很好。但他同时表示“管办分离”在短期内很难完全实现,需要逐步进行。
而北京国安俱乐部副董事长张路则表示“管办分离”要慎重。他说举办中超联赛的“社会性”很强,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政府来协调,并且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管办分离”之后,只靠一个中超公司的力量办联赛“有些困难”。
张路说,现在各地方中超联赛的组委会是由各省市足协牵头,代表政府做好安保、公共交通等各方面的协调工作。而没有了政府的协调,中超公司相当于管理层级降低,这样运行的成本会很高。
中国足协将严格联赛准入,严惩欠薪严打阴阳合同
“欠薪者将无法参加联赛”
自从张剑成为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以来,他一直表现得非常低调。不过,在21日举行的2014年中国足协职业联赛总结会上,张剑终于在自己熟悉的法务规章领域祭出重拳——中国足协下赛季将严格联赛准入、严惩欠薪行为、严打阴阳合同,违规者甚至将付出无法参加联赛的代价。
张剑表示,“欠薪、俱乐部收支失衡等问题,影响了联赛的发展。联赛公平稳定的环境不仅包括比赛环境,还包括财务和制度的公平建设,此前中国足协的确对俱乐部的财务要求和审查不严,一些常年欠薪的俱乐部还能通过联赛准入。一些俱乐部不计回报地投入致使联赛资金投入量增幅很大,俱乐部自身价值却得不到理性体现,职业联赛遵循市场规律,但俱乐部一些行为没有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中国足协没有有效维护各俱乐部间的公平环境,没有采取切实的手段和措施。职业联赛发展到新的阶段,依法规范更加重要。”
欠薪如今在中超、中甲俱乐部中,可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外界知道的可能有中超的大连阿尔滨、中甲的深圳红钻、中乙的山东滕鼎,但如果说到拖欠奖金和赢球奖的,可能就更加多,覆盖范围也更加广。
张剑说,足协不会再像以往瞻前顾后,而是将严格地执行一刀切的准入制度。如果有俱乐部因为欠薪无法完成注册,别的符合资格的俱乐部可以顶替,甚至不惜付出联赛减容的代价。“因为欠薪有一两个球队进不来了,联赛不好打了,那又怎样呢?如果都违反,那就都处罚,有什么不行的?”
除此之外,由于在这一年中,出现了青岛中能和刘健的合同纠纷,这也让足协在合同管理方面痛定思痛。张剑说,中国足协过去的合同管理不完善,带来俱乐部和运动员合同签署不规范,甚至有阴阳合同、虚假合同。“我们要下决心对中国职业球员的合同进行一次清理,甚至请国家相关部门帮助进行清理。”张剑说。
力帆未向足协提退出中超
若正式退出阿尔滨毅腾有望替补
重庆力帆退出中超一事仍然未有最终定论。不过,中国足协内部人士称,力帆并未向足协提出退出中超事宜。
之前有传言称力帆已向中国足协提交退出中超申请,但足协内部人士予以否认,并表示,按照程序,力帆即便不愿涉足中超,首先考虑的也应该是转让,转让不成才有可能退出。
据记者了解,力帆的首选还是将球队转让,目前融创中国是最接近的买主。不过,力帆的喊价是1.5亿元,而且不包括洋河基地,而融创中国的出价仅在1亿左右,双方还存在较大的分歧。而且,力帆队的条件中还包括球队不能迁出重庆,因此转让还不会在短时间内达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尹明善去年对球队的投入,并非是对继续投资中国足球存在多大的热情,只不过是因为中超壳要比中甲壳更值钱。广东日之泉队转让到陕西的价格在3000万元左右,而力帆的中超壳叫价1.5亿元,两者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按照此前的先例,大连实德放弃2013赛季中超资格,而以2012赛季中超倒数第二名身份降入中甲的上海申鑫重返中超,参加了2013赛季中超联赛。因此如果重庆力帆未能转卖,并选择放弃中超资格,则今年以中超倒数第二名身份降入中甲的大连阿尔滨有望重返中超,只不过,大连阿尔滨目前欠薪缠身,能否完成新赛季联赛注册、通过准入,也还是个未知数。
如果阿尔滨无法通过准入,那么中超资格将顺延给去年中超积分垫底的哈尔滨毅腾队。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力帆应该不会选择直接退出的方式。
记者观察
管办分离再难也要前行
关于中国足球的管办分离,说来是句老话。在外人眼中,“管办分离”这四个字,不过是个“狼来了”的故事——说得久了,也就没人信了。
不过,从中超联赛改由中超公司运营,以及此前于洪臣卸任中超公司董事长的举动来看,中国足协确实有推动管办分离的决心,而且他们也的的确确在做着相关的事情。
作为中国足球的决策者,他们应该早已明白,像足球这样高度市场化的体育项目,想要跟上国际潮流的脚步,就必须按照职业体育项目规律办事。
中国足球“管办分离”是什么意思会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足球的“管办分离”意味着将中国足协与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双重身份进行分离。现实中,二者是同一套团队的两块牌子。按照国际足联FIFA的要求,足协应该是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民间组织,不应有政府干预行为。然而,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实际上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属于政府机构。
可以说,中国足协的运作一直不符合FIFA的规定,处于“违章驾驶”的状态。此次进行的“管办分离”,旨在名义上与FIFA的规定保持一致。
从当前的改革方案来看,其核心似乎是形式上的改变,即重新定义各自的角色和职责,而不是实质性的改革。因此,这种改变对中国足球的影响可能有限。改革可能带来一些表面的变化,例如更清晰的职责划分和管理结构,但如果没有深层次的制度改革,中国足坛的问题可能依然难以根除。
中国足球协会管办分离
2月10日,中国足球协会特别会员代表大会将在香河国家足球训练基地召开,备受瞩目的联赛“管办分离”议题将被深入审议。会议期间,将举行中国足协执委会、中超联赛委员会和中甲联赛委员会等多个工作会议。核心议题是审议《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改革方案》。
管办分离改革旨在改革当前由中国足协既负责赛事组织又实施监管的模式,将其办赛职能剥离至专门机构,确保赛事的公益性和办赛与经营分离。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职业足球联赛运作模式。通过这样的分离,可以明确各方职责,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足球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早在2004年的中超“G7革命”中,提出“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口号,而2009年的反赌风暴又使得管办分离成为改革焦点。最初的设想是将联赛运营完全移交给独立的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然而,这一理想计划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多次修改和难产的问题。
2011年,关于管办分离的详细方案一度传出,但随后的实施过程中,足协与体育总局的分家计划和具体方案反复调整。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案被提出,即成立职业联赛理事会,由足协拥有重大事项否决权,其他事项由理事会决策。尽管存在争议,管办分离被视为深化中国足球职业改革的关键步骤,对足球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理模式的变革,一直是改革的重要标志,每一次改革都直接关系到管办分离的成功与否。《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改革方案》的审议通过,无疑将在中国足球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篇章。
扩展资料
中国足球协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足球运动的单位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唯一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单位会员,接受国家体育总局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与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