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旦大学哲学博士陈果的《好的爱情》
关于复旦大学哲学博士陈果的《好的爱情》
陈果用哲学的方式将“爱情”分开来讲,从“爱”和“情”两个方面来说爱情:
“情”是惆怅,是欲望,是趣味;而“爱”是力量,是生命,是信仰。
“情”是“爱”的谎言,“情”总是多的,只有当一种情感高于我们自身生命的价值时,它才是“爱”。
在《好的爱情》里,陈果引用了明朝名仕陈继儒《小窗幽记》中的一句话: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情”是最难保持长久的东西,所以情感太过丰富的人,终究会变得浅薄无情;
其实这句话的后面还有半句: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说的是天性本有一定的常理,率性而为的人,终不会失去他的天性。
虽然后面这半句未被引用,但是却道出了两种不同性情的人,对爱情的不同态度。
就像“一见钟情”这句话,人们常常一秒钟就可以爱上一个人,却不知道该如何用一生去爱Ta。
那么,什么是陈果哲学理念下好的爱情呢?
好的爱情必是长久的爱情,而长久的爱情就是要一次又一次地爱上同一个人。
好的爱情就是爱一个人的全部,爱Ta的每一面:美丽的一面,糟糕的一面,得意的一面,失落的一面……
好的爱情就是爱一个人的一生,爱Ta的每个阶段:少年轻狂的Ta,风华正茂的Ta,唠唠叨叨的Ta,白发苍苍的Ta……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充满烟火气的饮食男女。爱情里,每个人都期望能够吃到一块儿,睡到一块儿,想到一块儿,说到一块儿,玩到一块儿……
能做到这样固然是最好,但是不管是爱情还是生活,不遂人愿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何况这爱情还是千变万化。
所以,好的爱情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千变万化又始终如一。
我们常常可以在西式婚礼上看到和听到这样的问话:你是否愿意与他(她)结为夫妇,爱他(她),守护他(她),像对待你自己那样对待他(她),不论生病还是健康,贫穷还是富有,不离不弃,直到死亡将你们分开?
一对璧人应声而答:我愿意。
这就是对爱情最好的宣言:爱Ta如己,一路同行,不离不弃。
爱情里最重要的是“我爱你”,而不是“你爱我”。这与我们常常听到的“与你爱的人谈恋爱,与爱你的人结婚”有些背离,而这恰恰说明爱情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非被动的接受。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完美。我爱你,就因为你是你。我爱的就是这个你,真实的你。我爱你,如你所是。
爱情的起心动念很是有些奇妙,不在于客观上你是否比别人更可爱,比别人更漂亮,比别人更出色,而在于我只对你心存依恋、心怀向往,只希望与你朝朝暮暮,长厢厮守。
所以,爱情里“我爱你”比“你爱我”更能体现“爱”的真谛。
“我爱你”的极致是“我懂你”。
“我懂你”,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着想,这几乎是所有饮食男女对爱情的最美好向往。
那么,如何让“爱”深爱不变?如何让“爱”永续?
一个是彼此达成深度的默契,也就是“懂你”;另一个是尽量在精神上俩个人同步而行,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爱情里彼此成全,共同成长。
不过,再相爱的两个人也难免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时候,“吵架”是爱情里最常见的一种。
我们又如何去看待处在爱情关系里的“吵架”?
“吵架”是相爱的两个人之间一种比较“疯狂”的交流和沟通方式,这种非常状态下的对话模式,可以帮助你看到非常状态下的Ta,可以更好的了解面具掉落后真性情的Ta是怎样的一个人。
相爱的两个人吵架不可怕,我对传说中的“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一直心存质疑,别说是朝夕相处的爱人,这种客客气气的情形下,连最亲密的朋友都算不上。
而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吵完之后还依旧会是相爱的两个人,情感上不会有任何罅隙。
相信读完这本书,未曾恋爱的你,会知道如何去爱;失恋的你,会再一次相信爱情。
相信无论哪一个时段的你,都能从这本书里学会怎样才能与你爱的人相伴一生。
~·~·~·~·~·~·~·~·~
备注:
陈果是复旦大学的哲学博士,一位名副其实的美女教授。曾担任过央视《开讲啦》的主讲嘉宾。2017年,陈果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思政课教师”。
她的“朋友无用论”传遍全国,她的网络视频《关于爱情》、《孤独与寂寞》点击率过亿。
陈果在她的这本《好的爱情》“小”书里,除了用哲学的方式讲述了“好的爱情”外,还讲了成熟与自由,如何客观认识我们自己,如何实现自我人生,信仰、文化及宗教,等等。
总之,这是一本很不错的“小”书,不论性别和年龄,如果心中依然有爱,向往爱,希望永远都能获得成长,愿意有所改变,都推荐你来阅读。
如何用哲学看待爱情
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去爱他!!
当你经历过爱与被爱,学会了爱,才会知道什么是你需要的,
也才会找到最适合你,能够相处一辈子的人。
但很悲哀的,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种种原因真心相爱的人并不一定能在一起;
你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你;
最爱你的,往往不是你最爱的;
而最长久的,偏偏不是你最爱的,也不是最爱你的。
只是在最适合的时间出现的那个人,
才会真的和你永远在一起!
没有人是故意要变心的,他爱你的时候是真的爱你,
可是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你了,
他爱你的时候没有办法假装不爱你;
同样的,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假装爱你。
当一个人不爱你要离开你,
你要问自己还爱不爱他(她),
如果你也不爱他(她)了,千万别为了可怜的自尊而不肯离开;
如果你还爱他(她),你应该会希望他(她)过得幸福快乐,
希望他(她)跟真正爱的人在一起,绝不会阻止,
你要是阻止他(她)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表示你已经不爱他(她)了,
而如果你不爱他(她),你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她)变心呢?
爱不是占有!!!
你喜欢星星,不可能把星星拿下来放在脸盆里,
但星星的光芒仍可照进你的房间。
换句话说,你爱一个人,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拥有,
让爱人成为生命里的永恒回忆,
如果你真爱一个人,就要爱他原来的样子──爱他的好,也爱他的坏:
爱他的优点,也爱他的缺点,
绝不能因为爱他,就希望他变成自己所希望的样子,
万一变不成就不爱他了。
真正爱一个人是无法说出原因的,
你只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心情好坏,你都希望这个人陪著你;
真正的感情是两人能在最艰苦中相守,也就是没有丝毫要求。
毕竟,感情必须付出,而不是只想获得;
分开是一种必然的考验,
如果你们感情不够稳固,只好认输,
真爱是不会变成怨恨的。
两人在谈情说爱的时候,
最喜欢叫对方发誓,许下承诺我们为什么要对方发誓,
就是因为我们不相信对方,我们根本不相信情人,
而这些山盟海誓又很不切实际。
海枯石烂、地老天荒,都不能改变我对你的爱!
明知道海不会枯、石不会烂、地不会老、天不会荒;
就算会,也活不到那时候。
许下诺言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要许下可以实现的诺言,
最好是承诺做不到的事,
反正做不到的,随便说说也不要紧,
请记住:“不可能实现的诺言最动人”
在爱情里,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讲的人不相信,听的人也不相信……
茫茫人海中,你遇见了谁?谁又遇见了你
........................................................................
....................................................................
哲学分析爱情实质
一、爱情的内涵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指出,真正的爱情是那些具有创造性性格倾向和成熟人格的人(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才具备的一种能力,是人的内在创造力的表现,是积极追求被爱人的发展和幸福,是在自由自觉中发挥灵魂的一股力量,它永远不是强制的产物。真正的成熟的爱是建立在平等与自由的基础上的,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即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不是因为我被爱,所以我爱,而是因为我爱,所以我被爱;不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而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爱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相结合,它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但同时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爱的惟一重要性就在于本身,爱是人类的自我表达,是使人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的方式。”
爱情在本质上是一种给予的行为,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给予”并不是“放弃、被别人夺走东西或作出牺牲”,也不是交换。而是将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自己身上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给予”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予”,人才能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富裕和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这使人充满了欢乐,感觉到自己生气勃勃,因而欣喜万分。“给予”最重要的不是在物质财富的范围内,而是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在给予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在弗洛姆看来,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给予”,都具有爱的能力,那些不能通过奉献自己的生命力来唤醒和提高对方生命力的人就不能“给予”,也没有创造爱的能力。爱的“给予”可以缔造爱的升华,没有爱的“给予”则不能有爱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