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外援使用规则
cba外援使用规则如下:
1、外籍球员实行2人4节6人次,第四节只能上场1人次(含亚洲外籍球员);亚洲外籍球员前三节上场人次不受限制,第四节视同外籍球员。
2、与没有注册外籍球员和亚洲外籍球员的球队(即全华班)比赛时,执行外籍球员和亚洲外籍球员2人4节4人次,第四节只能上场1人次。
3、有资格注册并使用亚洲外籍球员的球队,如不注册亚洲外籍球员,该球队可增加1人次的外籍球员上场时间,即2人4节7人次(仅限常规赛),该球队季后赛外籍球员实行2人4节6人次。
4、允许各球队同时注册两名外籍球员。
大量使用外援的负面作用
外援的天赋在联赛中显得太高,使国内球员得分变得简单,国内球员习惯了这个节奏之后,突然回到要自己决定比赛的时候,就会不适应。外援让联赛变得更精彩,但本土球员的能力被削弱也不容忽视。
联赛外援使用不当,确实会对本土球员的成长有负面作用,一个联赛市场吸引力的关键是要有悬念和对抗,是如何营造水平均衡的竞赛环境,这个环境就像热带雨林,有竞争才会有参天大树。联赛被外援掌控,也被很多教练看作是中国篮球不进反退的重要原因。
在cBA打球这么久了,山东西王的外援哈德森会说中国话吗
我们经常看到,哈德森在比赛时用中文跟裁判沟通,比如说:“(这个球)不是我(犯规。)”还会说:“我草。”
另外,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山东和新疆比赛暂停时,巩晓彬在布置战术,居然没有翻译!解说员都很惊讶:“为什么没翻译啊。”
但是,会两句简单的汉语,并不能说明哈德森就会说中国话了,要知道,汉语是相当难学的,绝不可能轻易就学会。
就拿广东功勋外援积臣来说,他在广东效力十多年了,据说能够用粤语跟小贩砍价,但大家都懂的,那估计也就是“便宜点”、“太贵了”之类的简单单词而已,因为我们从未在正式场合中听积臣说过连贯的一句中国话。
还有马布里,在中国已经十年了,可大家听他说过什么连贯的中国话了吗?据他的经纪人杨毅透露,马布里是在学中文,但效果嘛,就只能说非常一般般了。
而哈德森参加过辽视春晚,和宋小宝演小品,他也处于一脸茫然的水平,接受访谈节目,旁边也坐着翻译,要是会中文,根本不可能会是这样的。
因此,哈德森是不会中文的,最多会几个简单的单词,而至于说暂停时没有翻译,那是因为巩晓彬布置战术靠画,哈德森完全是看得懂的。
这个话题不容质疑,哈德森的中国话说的可以了!
哈德森在2011年就跟随广东宏远夺得cba总冠军!辗转广东,青岛,新疆,辽宁,山东各地!多次夺得总冠军,成为cba联盟总得分第一人,总助攻数达到2264次,仅比第三的吕晓明少7次,作为一个得分后卫就连盖帽数也可以排第32位!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哈德森在各个球队打拼,和各队的球员,教练交流,时间长了,中国话也可以说是不错了,由于在辽宁待的时间长了,他的东北话可以说是贼溜,和宋小宝上过辽视春晚,可以说和国内球员用中国话交流没有问题,我们看电视直播也可以听到他飚出金句“我x”!昨晚比赛中欲封盖对方,结果被裁判吹了犯规,他对着裁判也说出了“我没有犯规!”,就连巩指导也被逗笑了!
哈德森在cba联盟这么多年,取得的成就我认为比马布里还高,如果他退役后有兴趣做教练是完全可以,依他的能力和经验以及中国话的水平完全可以用中国话指挥球员比赛,就看他愿不愿意待在中国了!
老哈已来中国多年了。看现场实际情形,老哈能听懂了篮球的专业术语,也能说几句简单的汉语。但是,因为汉语是世界最复杂的语言,不专业学习,很难学会,也难于与限制地用汉语交流!
非常遗憾,基本不会说!
尽管从2010赛季哈德森就已经来到了CBA的赛场,但经过了这11年的生活,哈德森仍然不会说中国话,也无法用中国话与身边的本土球员进行正常交流。
当然,哈德森虽然无法说出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但在赛场上的一些正常中文交流还是有的,但他能说出的词汇实在是太短,比如说:
1、赛场裁判吹他犯规,哈德森认为自己并没有犯规,于是他就不断的冲裁判喊:“没有、没有”!其实从正常中文对话的角度来说,CBA的本土球员是不会冲裁判说这样的词语,来证明自己没有犯规的。但对于说不了几句中国话的哈德森来说,他也只能这么说!
2、对手对自己进行犯规,或自己将该进的球没有打进,哈德森也会很恼火的喊上一句:我cao!伴随着自己的入乡随俗,这句国人常说的话也进入到了哈德森的脑海里。
附带多说一点,记得很早之前,有人说“不知道”是每一个人一生当中说的频率最多的三个字。但笔者觉得,上面的那个词语,频率也许会更高!
当然,哈德森即便再说这几个简单的词语的时候,口音通常也是生硬的不能再生硬,如果不细听,还未必能听得清他究竟在说什么!
其实哈德森的中文水平怎么样?也许辽宁球迷再清楚不过,因为迄今为止,哈德森曾两次登上辽宁春晚的舞台,也出席过辽宁电视台的电视节目,更在省内多次走穴代言。这一期间,他也没少秀自己的中文水平,但水平是啥样呢?如果用汉语四级来对等英语四级的话,哈德森的中文水平恐怕只停留在汉语一级的档位,而且还是不及格的水平!
也许有人会疑问,话说哈德森来中国都超过了十年以上,为什么到现在也说不好中文呢?答案其实也很简单:没功夫学!
按照CBA的正常联赛赛程,海外外援通常在国内的时间也就只有4到5个月,由于赛程的密度很紧,每周要两场或三场比赛,前往客场的时间延误,加上比赛头一天的加强训练。至少对于敬业的外援来说,整整一个赛季下来,外援基本过着训练馆、比赛现场、宾馆这种三点一线的生活。
再加上封闭式的管理,除非赛季中途因为特殊原因休赛,或者赛季结束后晚走几天,否则外援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基本不会外出游玩也不会跟外界有太多的接触。既然一门心思的研究打球,自然也没功夫学习中文!
尤其是目前的本土体系,各大球队经常喜欢聘请外籍战术和体能教练,他们说的通常也是英语,加上部分球员在休赛期喜欢去海外拉练,接触的也是英文指导,所以在CBA的赛场上,外援和本土球员很多时候会直接以简单的英文战术术语进行沟通,那还学哪门子中文?
事实上,老球迷们更熟悉的另一个外援:曾经在广东男篮效力十年的积臣,也同样是一个中文水平惨不忍睹的外援,他甚至曾经在业余时间专门花钱请中文老师对他的中文水平进行纠正,但最后的结果依旧是让人无奈!
2021-2022cba新外援使用规定
在2021~2022CBA赛季中,每个球队可聘请4名外援,不过每场只能报名三名外援出场,比赛时一般采用4节4人次出场,每节只能上一名外援。当对没有外援的球队时,采用4节两人次, CBA联赛上赛季后4名的球队,采用4节5人次,不过最后一节只能上一名外援。
2021-2022cba新外援使用规定
2021-2022赛季CBA外援规则:
(缓冲器是指在防疫规定内,选择外援、办理签证以及隔离检测的时间,称为"缓冲期"。)
缓冲期内
有外援的球队vs无外援的球队,采用4节2人次每节最多1人次
有外援的球队vs有外援的球队,采用4节4人次,每节最多1人次
上赛季排名后4位的球队vs有外援的球队,采取4节5人次,前三节最多使用一次2人次,末节最多1人次
上赛季排名后4位的球队vs无外援的球队,采用4节3人次,每节最多1人次。
缓冲期后
常规赛:有外援的球队与无外援的球队,采用2人4节4人次,每节最多1人次
有外援的球队,采用4节4人次,每节最多1人次
上个赛季排名最后4位的球队,采用4人4节5人次,每节最多1人次,前三节最多2人次,末节最多1人次。
季后赛:所有有外援的球队vs无外援的球队时,采用2人4节4人次,有外援的球队之间对决,采用4人4节4人次,每节最多1人次。
2021-2022cba新外援使用规定
1、联赛为外援回归设置了一个“缓冲期”
2、缓冲期内,有外援球队之间交手时,比赛实行外援4人4节4人次的上场办法有外援球队和无外援球队之间交手时,变为4节2人次。
3、缓冲期结束后,外援球队与无外援球队同实行2人4节4人次。
4、以上情况在第四节的外援使用均只能为一人次。
5、所谓的“缓冲期”就是,未来国家有关部门一旦宣布完全取消外籍人士入境限令的话,从取消限制的次日起30天时间用于各参赛俱乐部选择外援以及办理外援来华签证,从第31天开始
按照目前的隔离政策,预留“14天+3天”的隔离期,CBA联盟保留届时国家有关部门疫情防控政策和要求调整该隔离期的权利,前述选择外援、办理签证及隔离检测的时间合计统称为"缓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