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冲击世界杯
是的,中国男足再次冲击世界杯,而在国庆结束后的第一天凌晨对阵越南的世预赛,可以说是国足本届世界杯至今最重要的比赛。
北京时间10月8日,国足与越南队相遇,狭路相逢勇者胜,最终国足以3-2的成绩险胜越南,取得了12强赛的首场胜利。
比赛精彩回顾:
上半场,第35分钟打进过一球,只可惜越位在先,随后越南队也对国足的球门形成了几次威胁,但双方均未能打破僵局。
下半场,第53分钟、第75分钟,国足攻入两球,比分以2:0遥遥领先越南队。但是好景持续时间并不长,在第80分钟、第89分钟,越南队先后扳回两球,比分暂时变成2:2平局。
最终,令人兴奋的时刻来到了,就在比赛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国足们在补时阶段第95分钟,武磊绝杀成功。
国足冲击世界杯比赛可以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在这场跌宕起伏的比赛中,有人欢喜有人愁,喜的是国足终于赢了,愁的是国内足球的现状并不乐观。国足承载了无数球迷多年来的感情,好像令人痛心的时候远比令人高兴的时间要多。
目前国内足球仿佛进入了一个死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寸土寸金显得更加明显,很多爱好足球的人发现在自己的家门口没有正规的足球场地,这就导致很多爱好者因为场地的局限性而放弃了足球运动,长此以往将会造成踢足球的人数量大减,这对于将来的足球选手选拔将会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而且对足球的兴趣很多时候都要从孩子时代开始,随着球迷数量的减少,将来可能会造成各种比赛只有少数人观看,甚至是无人观看。
前进的道路充满了荆棘,国足的实力仍需要不断地提升,只要不放弃,全力拼搏对待每一场比赛,国足冲击世界杯的希望就会一直存在。
问一下当年国足冲击06德国世界杯的事
2004年11月17日,在200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D组的一场关键比赛中,中国队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以7-0大胜中国香港队。尽管如此,由于科威特在主场以6-1击败马来西亚队,中国队在积分和净胜球均与科威特相同的情况下,因进球数较少而排名小组第二,无缘晋级,被淘汰出局。赛后,阿里汉教练的计算失误导致中国队对晋级抱有希望至最后一刻,这成为了外界批评的焦点。
这场比赛被一些人称为闹剧,因为最后一场比赛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竞争意义,各队似乎更关注于如何操纵结果。中国香港队在本场比赛中几乎未进行有效防守,而郑智的点球也未能命中目标。卡塔尔队则通过一场比赛中球网意外破损的事件,暂停比赛几分钟,得以清晰计算出中国的进球数,最终以多一个进球的优势将中国队淘汰。
在D组积分榜上,中国队与科威特同积15分,但科威特凭借进球数优势位居第一,中国队位居第二。香港队积6分排在第三,马来西亚队积0分垫底。
需要指出的是,这场比赛是世界杯亚洲区八强赛之前的预选赛。即使中国队小组出线,也仅仅是进入亚洲区的八强,而非直接晋级世界杯。考虑到当时中国队的实力,出线本就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最终进入亚洲区八强的队伍包括沙特、韩国、乌兹别克斯坦、科威特、日本、伊朗、巴林和朝鲜。
国足第12次冲击世界杯以失败告终,国足未来路在何方
国足第12次冲击世界杯,最终以1胜3平6负积6分的成绩失败退场。在这一次的比赛中,国足再次让球迷们失望,说好的颜面之战也未能实现。在我个人看来,男足的未来,需要加大人才选拔,只要有才能足球运动员,都应该受到重视,并加以重点培养。
男足现役球员们,也应该加强自身训练,用“知耻而后勇”来激励自己,力争在下一个世界杯到来时候,能够踢出优异成绩,让全体国人为之振奋欢呼。
谈到中国男足,很多球迷都很伤心失望,一次次的失利,伤透了球迷的心。前一阵还因为输球问题,引发了“冯巩之战”。顶着巨大压力,也没能打一个漂亮翻身仗。男足想要一雪前耻,在我个人看来,离不开下面这两个努力。
一、队员加强训练,努力提升球技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男足队员们,想要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下功夫,努力去训练,提升自己的球技,发扬“笨鸟先飞”精神。
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愿意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定然会在赛场上获得回报。刻苦拼搏的精神,在各个领域内都适用。
二、选拔优秀人才,实行优胜劣汰制度在我个人看来,足球运动也需要一定天赋,足球队员选拔,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只要有好的球技,有天赋的足球运动员,都能够通过选拔,一步步进入国家足球队,并登上世界比赛的舞台。
对于现有队员,也应该进行考核,成绩和球技就是考核标准。如果队员能力有限,就应该让有实力队员顶替,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中国男足,变得越来越好。
代表国人的男足,已经到了低谷,我想只要他们肯努力,就一定能够绝地翻身,刷新国人对他们的印象和看法。
如何看待国足冲击世界杯失败
十二强赛结束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后,中国足球再次接近了世界杯。但是中国足球冲击俄罗斯世界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生活还要继续。未来,中国足球依然还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足球不是生活的全部
那种口口声声“国家队没有出线,我就不xxx!”之类的所谓死忠,对足球其实是伤害。——足球绝对不是生活的全部。
甲A时代,记得也是在武汉,一位球迷对当时的中国足协“一把手”王俊生说:“中国队不冲出亚洲,我就不结婚!”王俊生沉默了一下,说:“我们会努力,但你该结婚还是得结婚。”把“国家队不出线,我就不xxx!”这种话挂在嘴上,做法和现在网络上的道德绑架差不多,以自虐方式来向别人施加压力。
真正的足球人,也没有多少人因为失败太多就“戒掉”了足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足协历次对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冲击,仅有一次2002年韩日世界杯成功,也没见多少球员和教练就此彻底放弃足球。
1999年的国奥队,一名相当受主教练霍顿器重的球员,因为先天性心脏病申请离队。霍顿知道原因后,当场同意该队员离队。在送别这名年轻队员时候,霍顿说:“生活里,有比足球更重要的东西。”
现在同样如此,足球依然不会是生活的全部。十二强赛后,我们还是会看足球,明年也会观看俄罗斯世界杯。只是,会对俄罗斯没有中国队感到一些遗憾。
中国足球,需要带着希望前行
我们要带着希望继续生活,中国足球同样如此。
出线进入奥运会和世界杯,并不是足球的全部。1994年职业化开始,中国足球在产业化发展上曾经取得过巨大成绩。联赛规模、观众上座率、资金规模,无论甲A还是中超都在亚洲名列前茅。而且,职业足球的发展,带来了就业、投资等方面的拉动。可惜,无论足球圈还是相关部门,当然还有媒体和球迷,都没有把这些看成中国足球的成绩,只要没有“出线”成功,中国足球还是一无是处。远的不说,近的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地区也都在发展足球运动,如果也以出线为标准,他们为什么还要开展这项运动?
中国足球的希望是需要脚踏实地做出来的。甲A时代的“8000足记”队伍里,有位叫贾蕾仕的记者。这个喜爱足球运动的记者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在广西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十一人制业余联赛——桂超。桂超从2011年创办,至今已经七个赛季,其中部分桂超队伍已经参加了足协杯和中乙联赛等中国足协下属正规赛事。中国足球名宿、中超联赛设计者郎效农就曾经“高度评价”贾蕾仕:“人家一个记者,干了本该一个足球协会干的事情。”中国足球,需要更多贾蕾仕这样的实干者,而不是热闹时候蜂拥而来冷清时候一哄而散的旁观者。
希望是生活的动力,对足球也是这样。包括足球在内的体育已经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看比赛、踢比赛已经是不少人业余生活的重要部分。
生活还要继续,足球也依然还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点,不会因为十二强赛的结束和国家队的失败而有彻底改变。下届卡塔尔世界杯外围赛,中国队的比赛看台上还是观众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