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足球寻路,怎样才能壮大我们的足球,我们的联赛
首先,我们的联赛上座率只有一万多,这在泱泱大国的十三亿人口面前,很微不足道。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提高联赛的上座率。要吸引众多球迷,就必须打出漂亮的比赛。也只有好看的比赛才能让观众觉得看比赛是值得的。提高中超球队的观赏性要做到:1、打出激情。我们的球队不但要争取赢球,还要追求漂亮的比赛。显然,目前是做不到的。因为中国足坛的“保平”思想很严重。往往,客队(特别是弱队)总会摆出铁桶阵,“争取在客场带走一分”。孰料,这样大大降低了联赛的观赏性。2、进攻,进攻。中超球队打比赛,总是想要“从防守做起”,而忘记球迷需要的是漂亮的进攻和漂亮的进球。没有人会喜欢看你防守!英国足球擅打长传冲吊,打法并不好看。可为什么英超却受到全世界球迷的追捧?只因为英超崇尚进攻,虽然没有多么华丽的脚法,却有好看的进攻。我们中超也可以的。只要进攻好看,球迷是很兴趣看的。3、公平竞赛秩序。中国裁判被外界垢病不是没有道理的,该吹的不吹,不该吹的吹了。联赛被外界议论,裁判确实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下比赛,才能真正让球迷体验到足球的乐趣。4、提高球员综合素质。说到底,球员才是联赛的主角。球员的综合素质包括竞技素质和职业素质。竞技素质指的是球技,这固然重要。但职业素质也不可忽视。中超球员职业素质屡屡被外界批评,我们的球员很应该反思!5、也是最后一点,球迷素质也很重要。球迷冲突、球迷闹事的事情时有发生,球迷是否真的做到文明观赛了呢?(终于打完了,手都累死了。还是,支持中国足球!)
中国足球怎样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水平,进入世界杯
一,青少培养,
1改变现行教育,中小学开设足球选修体育课,只有踢球的孩子多,才能涌现出更出色的苗子,把足球以及其他体育特长在升高中时可以加分
2提高青少年中小学体育老师素质,加强培训,起码要具备能慧眼识人的能力
3开展中小学之间每个学校都能参加的广泛的足球比赛
4建设足球场,每个地区至少都要有青少年可以踢球的地方,场地可以不正规不完好,但最起码要有地方
二,建设联赛,
1从低级联赛做起,先保证低级联赛的正规化专业化,人们只把目光放在中超中甲上,下边的足球基础却不关心,这是需要改变的,要增加低级球队的比赛密度
2鼓励引进外籍球员,不设限制,让大批外国球星可以自由加盟
3改变转会制度,实现完全自由的市场化转会,包括向国外俱乐部转会
4向巴西学习,而不是象从前一样向德国学习
5鼓励技术流,提高球员意识,加强心理训练
6聘请大牌名教头,常期稳定
7联赛不再为世界杯亚洲杯等等赛事让路
8扩张中超联赛支数轮数,扩大比赛数量,争取做到周两赛,丰富比赛经验
9风气整顿,乱世用重典
10举办高额奖金的任意球大赛和其他单项技术大赛
三国家队建设
1增加投入,重金聘请金牌名教头及完备教练组,长期稳定,不干涉主帅权力,多方面积极配合,充分放权主教练,不是米卢特鲁西埃之流,而是卡佩罗特拉帕托尼之流
2鼓励个性张扬与灵光表现,不刻板固化球员成为乖孩子,鼓励发挥个人特点
3增加国家队与欧美强队的交流和比赛
4放弃边路传中头球的优势打法,学习巴西中路短传技术打法,一再强调边路已经被巴西证明是低效的,中国无法踢中路进攻是因为中国球员能力不足,要有知难而进的精神,练好中路攻防再结合边路优势
国足曾请了众多外教,为何还是没能让中国足球变得强大
回顾一下近四十年国足的比赛历史,有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足整体实力较强的时候,我们离世界杯的门槛就非常接近。比如八十年代初以容志行为代表的国足,可以说如果不是比赛经验欠缺,我们几乎笃定可以迈进八二年世界杯决赛的门槛。那支国家队的实力,横扫亚洲各国国足。而当时国足教练并不是外国教练。
外教相当于教授,男足运动员就像中学生外教对中国足球来讲:外教相当于大学教授,中国男足运动员好比中学生,施教时,教授用大学教学手段教中学生,传授过程中学生肯定是一知半解的不得要领,最典型的便是改革开放后首位来华执教中国队的德国主教练:施拉普纳,中国球员无论他多精辟的指导,都难以掌握要领,无奈之下,他用一句话概括了最简单的方法:不知怎样踢,就往对方门里踢,这叫传授技术技巧吗?肯定不是,他也是实在没法教了才这么说,真不怪教练。从施拉普那开始,到里皮结束,一共也请了二十位左右的外教,国家队几乎没有一位是成功的,只有米卢用态度决定一切获得意外成功。这只能证明中国男足的水平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无论外教,土帅都很难取得好的成绩。
这么多年来,我们请了好多外教,而国足的成绩却一直上不去,这就说明要提高成绩,必须在提高国足实力上下功夫。所以,我们只有在培养足球人才上下功夫,才有可能提高实力和比赛成绩。而我们足球的隐忧是一直忽视足球人才的培养,并且欠缺一个如何发展足球的长远规划。
正因为这么多年国足成绩不好,我们又没有一个发展足球的长远规划,所以就把希望放在引进外教上。越请越贵,成绩也越来越差,这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个道理。而最终要想提高国足成绩,必须在培养足球人才上下功夫。没有人才,再好的外教都是白搭。
教练的作用并不是无限大的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中国足协请的教练都是名帅,执教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为什么国足还是不行?其实道理很简单,教练能起到的作用并不是无限大的,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场上的球员,在场上的具体表现。
造成这样的结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国足全体球员本身技战术水平就差,执行力也很差,很难达到外教的技战术要求,这就好比矮子里面挑将军——短中取长。第二是球员和教练之间的沟通不畅,很多球员都不会英文,需要经过翻译,才能听懂教练的话,但是通过第三方翻译人员的翻译,他们的专业性也是参差不齐的,具体有几分真几分假,这个也不清楚。第三个是球员本身无欲无求,在俱乐部,可以拿更多的钱,要是受伤了就不好了!
中国足球的落后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球员。早些年很多中超球队仍然有浓重的体工队的味道。可以说时至今日,中超球队仍未实现真正的职业化,挺多是披着职业化外衣的半职业半体工队形式。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经过二十多年足球改革,我们的国足成绩反而不如以前。以前是专业队打业余队和半职业队,咱们还算可以。现在是伪职业队打职业队,所以成绩越来越差。
外教的作用不是点石成金,而是画龙点睛。谁都知道点石成金是神话故事,而画龙点睛是可以做到的。外教是负责的是让球员知道怎么踢是对的,而不是教球员先练好基本功。我们的球员基本能力太差,就像一块石头,再好的外教也做不到点石成金。所以,外教来我国能做到的就是,把这些石头打磨得亮一点,偶尔看上去像金属,然后就原形毕露了。
球员长时间没有提高,外教就失去了作用无论是俱乐部还是国家队,外教来了肯定能有所改变,但是大多数顶多一个赛季就没用了。毕竟球员的能力摆在那里,通过一些位置调整,职责变动确实一定时间会有爆发,但是时间长了能力没有提高,也就失去作用了。
另外,国内年轻球员上不来,外教得不到足够的后备支持,就没有办法了。发掘完有限的能力,又没有替代者,外援如果不能解决问题,你让外教怎么玩?所以,越是优秀的外教,在中国越是难有持久力。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球迷想看到的国足成绩可以比作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国足队员就是这盘菜的原材料,而国足外教就是一名请来的大厨,他带来的先进的技战术就是做菜的火候和调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吃上好菜,原材料至关重要,但是请来的厨师不负责原材料,他只负责做菜,只能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整合。对于国足这帮原材料,给他做成家常小菜对大厨来说轻而易举,但是要把它做到能上酒席,这原材料品质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