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国足教练李铁,李铁到底有什么错
他错在不知道自己是个窝囊废
最终还是教练不行,一味的指责教练,怎么能让球员反思。回去大家照吃照喝,等待下一个背锅的教练。也许是教练有问题,但是绝对不是问题的全部!
其实没有足协什么都好
几场球大家都观赏了,暴露了许多在用人方面或战术方面都欠。因此,新华社、人民日报都批评主教练李铁错误行为。
李铁不该做中国男足教练!有以下不足:执教能力有限,还固执己见!技战术不行,对核心,主力队员使用不当!没有针对对手制定克敌制胜的法宝!没有做到知己知彼,制定不同阵容![赞][赞]
既然是中国国家足球队,代表的就是国家荣誉和形象。任何有损国家形象的行为都应受到国家媒体的监督和批评!李铁是国家队主教练,国家为男足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提供了相当多的社会资源,所有的投入都是为了获得预期的目标——参加世界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作为主教练胜败荣辱都是必须要承担的!所以点名批评很正常,媒体传递的是人民的心声,不能由着性子胡来,不能无所作为!更不能把一己之私凌驾在国家利益之上!面对糟糕的结果,央媒如果不发声反而不正常。
最近一段时间喊李铁下课的呼声极高,首先从他上任以来,他就没有获得大家认可,首先从能力和水平,他与里皮等人差距太大,如果不是里皮突然离开,也不会有李铁的什么事情,正是这样他在半路中接手,如果他能够正常带领球队,相信大家还是没有话说,可是他打压归化球员,不重用他们,相反重用自己的亲信如王刚、于大宝、张稀哲等人,导致大家对他十分不满意。
本来球迷对这届进入世界杯有期待,毕竟有几大归化球员,以前他们都是外援水平,这是前所未有的优势,如果把这几个归化球员用好了,国足是亚洲一流或者一流水平,最后一场与澳大利亚的比赛,不管结果还是场面都是五五开,洛国富也说出心里话,那就是国足与亚洲任何一支球队都可以拼一下,当然李铁是最大罪魁祸首。
编辑搜图
当然大家不喜欢李铁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在比赛前就抱怨房间太小,这不是主教练应该说的话,属于带头起哄,这还是主教练吗?不能以身作则,这样的人不配当国足主教练,比赛结束后与阿兰闹出公开矛盾,说他不服管教,更是大家吐槽他的情商,这场比赛阿兰表现极好,可他却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的情商低到极点。
很多人觉得李铁不管是能力,还是资历都不配当国足主教练,如果在12强赛前就辞职,说不定大家还要感谢他,可是他舍不得1300万年薪,很多人吐槽,拿这么高的收入,连最强阵容还是球迷给出来,试想能够让球迷满意吗?
编辑搜图
谁当国足教练谁就得背锅,米卢是运气最好的一个,因为2002世界杯在日韩举办,日韩不用参加预选赛。
当球员都不成,当教练更难行!足球是讲团队的,洗洗睡吧!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犯错误的。对于一名年轻人,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对于一名中年人,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对于一名老年人,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去去看待。
中国足球在更换教练的问题上已经进入了死循环。认为只要没出成绩就教练的责任。中国足球的几十年的改革,换了十几位教练,从娃娃抓起近四十年,成绩是每况愈下!才是应该反思的问题!
中国人口有十四亿人,最低也应该有一亿的青年吧?真的就挑选不出来踢球的人吗?所有的年轻人都躺平了吗?就像女足教练,为什么有能力的人不敢报名?没能力的反倒去应聘?
至于李铁做国家队主教练是受命于危难!里皮走了,洋人教练无人敢接,国内能人有,同样是没人敢接替里皮。而且李铁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合同续约是必然的事情!如果合同作废,……我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北京标准老头
如何看待人民日报对国足的点评
对国足前两场比赛战术安排变化过大提出了批评,其实挺中肯的,所谓的“大开大合”,并不是说国足就应该在场上压出去打,而是形容国足前两场比赛,一场全线压出去打对攻,一场则全线收缩半场,前后差距太大。
这不是作为一个成熟的球队应该有的做法,正常来说任何球队都要有自己一套成熟的体系和打法,在比赛前应该事先就要做好功课,无论是面对强队还是弱队,不仅要对对手的实力有个准确的预判,对自己的实力也要正确的认识,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提前准备好临场的战略战术。
而不是,踢完一场比赛之后,才发现,原来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然后不得不的推翻自己赛前演练的战术,这个自然是兵家大忌。
11月17日23时,《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点评国足:“无论洛国富飞身挡球,还是武磊拼到抽筋,球员们展现的铁血风采赢得了尊重。披上国家队战袍,就要为国争光。”
《人民日报》还说:“再恨铁不成钢,球迷对男足也不离不弃。努力拼搏是对自己的最大尊重,也是对球迷的基本尊重。无论输赢,都要像战士一样战斗!”
不少球迷感觉《人民日报》似乎意有所指,表示:“‘恨铁不成钢’重点圈起来,要考。”
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也在17日发文鼓励国足,标题是《国足的命运依然掌握在自己手中》。文中称,国足打出了12强赛表现最好的一场球,从澳大利亚队身上拿到的这宝贵的1分,将世界杯晋级的希望延续到了2022年;这一线希望,对于改善现阶段中国足球的脆弱生态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