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足球资讯 > 新闻 > 中国足球假球第一案判决_(中国足球假球第一案判罚)

中国足球假球第一案判决_(中国足球假球第一案判罚)

作者:24直播网

关于中国足球假球案的有关求助。

回归中国足协体制充实中超联赛公司

――振兴中国足球需要切实的举措――

郎效农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们以清人龚自珍的诗句,感叹今日的中国足坛似乎很是贴切。

赛场内外假赌黑的歪风邪气、权钱交易的腐败,使中国足球名声扫地;政绩为上的急功近利,颠倒本末,破坏了联赛和国家队的正常秩序;因循守旧和不求进取的足球思想和理念、日趋萎缩的青少年足球和弄虚作假的痼疾,使中国足球远远落后于国际足球发展的步伐,从成年到青少年在国际和亚洲赛场屡战屡败,每况愈下。二十年足球改革的成果、努力和理想被毁之殆尽。中国足球从改革初期的红红火火,到今天的惨淡萧条、欲说无语的境地,实在令人伤痛欲绝。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当年龚自珍震聋发聩的呼唤。面对今天沉沦惨淡、哀近心死的中国足球,我们也已别无选择,唯有痛定思痛、绝地求生,彻底解放思想,义无反顾地学习和借鉴国际足球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及足球改革的实践,大开大阖,深化足球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技战术思想、职业联赛组织和青少年足球发展的改革,为中国足球的切实崛起和未来发展开拓出一条真正的希望之路。

千头万绪暂且不论,先就中国足球管理体制的问题谈谈一己之见。

一、我国的足球管理必须回归到中国足协体制

中国足球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足协)负责管理我国足球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赋予的法定职能和权利。但今天的中国足协早已是徒有虚名,实质上被在体育法上既无地位也无授权的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足管中心)取而代之。

足管中心是当年国务院精减各部委机构和人员时,国家体委从行政编制中精减和派生出来的众多事业单位编制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中之一。其开宗明义的职能是中国足协的常设办公机构,但其并不属中国足协设置和管理,其中心主任、副主任等由体育总局派遣任命,其部门设置、工作人员也均由体育总局列编,实质上是体育总局延伸的派出机构,拥有全面管理中国足球和中国足协的行政权利和职能。

足管中心主任办公会决策取代了中国足协会员代表大会决策,足管中心的工作部门取代了各个工作项目委员会……。本来应由各省市自治区、足球重点城市和地区、解放军及相关行业的足球协会的代表们,以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的方式确定的全国足球发展大计,现在却只由几名懂或不懂足球的中心正副主任们决定全中国足球的命运。本来应由各个项目委员会集体商讨和开展的各项工作,也被中心的各工作部门越俎代庖了。

这样的管理体制、这样的决策机制,既失去了代表性、的普遍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也失去了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的程序,有悖于法制化、民主化的进程。这不但抑制了会员协会和社会足球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其决策失误连连,怪招儿、昏招儿层出不穷。更为严重的是,行政权利的过分集中,使一些人无所不管、无所不能,为权力寻租和滋生腐败提供了土壤,现今几位涉案的足管中心官员正是这一体制的典型“受害者”。以行政管理的方式,管理业已高度社会化、市场化的足球运动,本来就不相适应。

中国足球要扭转目前极其被动的局面,首要之举就是回归协会体制的管理,按照我国体育法和国际足联章程、中国足协章程的规定,健全中国足协组织,完善各个委员会和工作部门机构,全面落实和履行决策和管理中国足球的职能。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使会员代表大会真正成为最高的决策机构,中国足协章程、中国足球发展的一切大计方针由他们制定和监督,会员代表大会四年一届,每年一次全体会议;执行委员会是在会员代表大会休会期间,在执行代表大会决议的规范下对重大或临时性问题进行决策;中国足协主席主持会员代表大会和执委会会议,保障会议依照章程进行和做出决议,没有超越会员代表大会及执委会自行决策的权力;项目委员会在会员代表大会决议的范围内,按照各自职能研讨和开展工作;秘书长负责管理常设办公机构,遵循会员代表大会、执委会的决议,并按照各项目委员会对应的内容,落实和开展各项日常工作。

依照体育法规定,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全国体育工作。随着国家、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及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原则的推进,其职能也由具体的微观管理向更高层次和更加超脱的宏观管理转化。主要是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对中国足球运动和中国足协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协调、服务,确保中国足球健康有序的发展。

至于足管中心,肯定不应在保持现有的建制和职能。其可以经过精简改编回归体育总局,承担体育总局对中国足球指导、监督、协调、服务的具体职能。也可以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将其人员保留在中国足协常设办公机构中的工作岗位。

由中国足协管理中国足球运动是遵循国际足联的规定和国际足球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适应我国足球运动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它克服了足管中心的种种弊端,为中国足球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必要的体制和机制条件。但任何体制和机制的运作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社会不良风气及足球界内部的消极因素仍然会相互作用,从业者的境界和素质也会参差不齐,中国足协的管理体制也不可能杜绝所有问题,一些新的问题也可能出现。国家体育总局对其进行的切实的指导和监督尤为重要。

二、实现中超公司对中超联赛的全面管理

近来中国足球联赛的“管办分离”紧锣密鼓,几个方案颠来倒去大相径庭。最后推出了“理事会”案。

该方案集中国足协、二三十家会员协会、所有中超中甲俱乐部、中超联赛公司(以下简称中超公司)、社会专家代表,成立在中国足协管理下的职业联赛理事会,统合管理中超中甲两级联赛;理事会从各界代表中选出15人组成执行委员会;理事会设立执行局做为常设办公机构,执行局再设立若干分项管理的委员会或工作部门,执行局也负责指导中超公司运作;另外中国足协将从纪律委员会、裁判委员会、医学委员会中派出工作组,参与执行局的相关工作;中超公司除负责自身人员编制和运作费用外,还将额外承担理事会工作人员的编制、工资及理事会的相关费用。

坦率讲,这一方案给人的第一感觉,整个就是在中国足协内部设置的又一个小足协,甚至比足协还要繁琐复杂,看不出所谓“管办分离”的任何影子。首先是,理事会成员一大堆,各级管理者、经营者、智库、参赛俱乐部都是成员,身份、权益、诉求各不相同,分不清究竟谁是职业联赛的参与主体和足球市场的主体;其次是,如此“强大”的一个理事会并不具备法人资格,其实什么也做不了主;再者是,理事会机构设置更过于庞杂,叠床架屋层次繁琐,决策、执行可能都会更加复杂;还有就是,一个本身不具法人地位、也无行政所属或产权关系的“理事会”,却要指导企业法人的中超公司运作,还要中超公司给理事会工作人员列编和发放工资、承担庞杂的理事会的一切开销,这不但有悖公司法、违反国家财务制度,也给中超公司和做为股东的中超俱乐部带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

国际足联章程中明文规定,任何国家的联赛组织都必须在国家足协的领导之下。亚足联对各国职业联赛组织的要求也规定,必须是在国家足协领导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无论是欧美足球发达国家,还是亚洲足球较为先进的日本、韩国等,他们的足球职业联赛组织都是具有法人资格的职业联盟。尽管他们在组织形式或结构上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别,但都是在国际足联或亚足联的上述规范下,由国家足协和所有参赛俱乐部两方面共同组成。

职业联盟在国家足协的授权下,组织、管理和经营职业联赛。一般设立全体会议、理事会或董事会、秘书处及工作部门。国家足协在联盟中拥有较大的决策权甚至一票否决权,但较少获取经营收入的分配甚或分文不取,使他们可以站在更加超脱的地位运用权力,保障国家足球的整体利益,促进联赛和俱乐部的发展,保障俱乐部之间权益的相对平衡。

这样的职业联盟,管办分明、成员简单,主体突出,责权明确,拥有独立自主的决策权,组织结构精简清晰,决策运作简捷流畅,财务成本节俭合理,促进了足球联赛和国家足球整体水平的积极发展。

职业联盟不是洪水猛兽,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联赛组织模式。其之所以风行国际足坛,自有其必然。

我们无须讨论“管办分离”这个见仁见智解释不一的词汇,只须建立一个符合国际足联和亚足联规定,管办清晰、成员简明、主体突出、责权明确、结构简单、运作便捷的组织。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中超公司,这是建立良好的职业联赛组织的重要基础,亚足联也曾多次建议我们在这一基础上整合中超联赛的组织。

中超联赛公司是由中国足协与16家中超俱乐部共同出资组建,在国家工商总局登记的企业法人组织。其组织结构是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经理层下设办公机构,实行股东会、董事会民主决策,董事会、经理层贯彻执行,监事会进行监督的法人治理。其法定的经营范围本身就包括组织和经营体育竞赛活动。其股权结构是中国足协出资36%,16家俱乐部出资64%(每家4%),中国足协以其超过1/3不足2/3的股权拥有对修改公司章程和变更公司性质或公司解体等重大问题的否决权,不拥有对选举和一般决议的否决权和单独通过权。公司利润分成为中国足协10%,16家俱乐部平分90%。董事会由8人组成,中国足协2人、中超公司总经理1人、俱乐部5人,2/3票数以上通过决议,董事长有由中国足协1人担任。监事会5人,中国足协1人、俱乐部2人、公司职工代表2人,监事会主席由俱乐部1人担任。

中超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成员简单、主体突出、股权清晰、责权明确、组织简明、运作流畅、成本低廉。尽管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着不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但其体制、机制和组织形式,已与职业联盟颇多相似。

目前中国足协还存在一个中超委员会、一个中甲委员会,分别组织管理各自的联赛。原本已经决定和公布,在2011年将中超委员会组织管理中超联赛的职能转移至中超公司负责,以实现中超联赛的“管办分离”,为此中超公司还特别设立了竞赛管理部。但不知何种原因,这一宣布实际上并为兑现。现在中国足协南辕北辙地推出了新的“理事会”方案,将原已确定交由中超公司的管理中超联赛职能,又搬回了所谓的“职业联赛理事会”。

不知中国足协是否还是担心,怕将中超联赛交由中超公司管理后会脱离中国足协的领导。若此,完全没有必要,国际足联章程和亚足联的明确规定是基本的保障。环顾全球,又有哪一个国家的职业联盟脱离了国家足协的领导和管理。

我们真诚的希望中国足协能够抛弃一切不必要的疑虑,以改变中国足球落后状况的勇气和决心,授权中超公司全面负责组织管理中超联赛,健全完善相应的组织结构。以此建立起一个与其他任何国家相比都毫不逊色的联赛组织,使中超联赛和中国足球重新迈出坚实的步伐。

☆☆☆☆☆

中国足球到了最危机的时刻,所有关心热爱中国足球、真心渴盼改变中国足球命运的人们,特别是足球运动的领导者、管理者和从业者,都必须以中国足球发展的大业为重,坚决抛弃官本位的思想观念、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以切实深化足球改革的决心和行动,来开拓中国足球光明的未来。千万不要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犹疑寡断。否则,中国足球的命运将更加积重难返。

中国足坛十大假球比赛是哪十场

中国足坛十大假球:甲B五鼠成耻辱国安罢赛先河

一、"隋波事件"引爆假球第一人

1998年8月22日,在当年联赛第16轮云南红塔和陕西国力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国力主教练贾秀全公开指出本队个别球员表现不正常,"3号隋波"脱口而出。随后,俱乐部声称赛前有人曾企图收买本队球员,并有录音带为证。隋波开始被俱乐部"冷冻。"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隋波选择转会并继续参加联赛,当时在摘牌大会上他被北京宽利俱乐部摘牌。但是在联赛中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平庸了一阵后,隋波戴着中国足坛第一起问题球当事人的帽子黯然选择退役,离开中国足坛。他留下一封公开信,自称没什么天赋,也没什么雄心壮志,只是想踢球吃口饭,但最后还是被砸了饭碗。"隋波事件"对中国足球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而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足坛的黑幕。

二、渝沈之战开启球队做假第一案

1999年,中国联赛曾经出现一幕"假打"的经典之作。联赛最后一轮,沈阳海狮客场挑战重庆隆鑫,这是一场涉及到沈阳保级的比赛。隆鑫上半时先攻入一球,但中场休息时两队迟迟不肯出场比赛,足足推迟了10分钟这场比赛才结束。当其他比赛都结束的时候,这场比赛还有10分钟的时间,结果最后一分钟攻进制胜一球。

1999年12月中旬,中国足协就这场比赛成立特别调查组,分别对双方俱乐部进行调查。2000年3月17日,中国足协才正式作出了处罚决定,但也只是将"渝沈之战"定性为"消极比赛"。正是中国足协在处理"渝沈之战"时的糊涂态度,才助长了联赛中假打的风气。2001年的甲B联赛,最后两轮先后出现了11:2、8:0这样的离奇比分,中国联赛彻底成为假球泛滥的天堂。

三、2001年"甲B五鼠"事件

2001年甲B联赛倒数两轮,事关冲A的几场关键比赛,爆出巨大冷门,先是成都五牛11:2狂胜四川绵阳,引起媒体球迷连声喊假。虽然上半场波澜不惊,但在下半场却风云突变,取得2:0领先的舜天被五牛迅速反超至2:4,而亚泰也在绿城身上开始了疯狂的进球表演,6:0狂胜,值得注意的是,绿城曾因不满裁判判罚导致比赛暂停,与其他场次打了时间差,晚些时间结束。最终虽然同积42分,但亚泰以净胜球优势力压五牛取得升级资格。

事后中国足协调查后,对最后这两场以及前一轮四川德比"不正常"比赛做出处罚,剥夺了长春亚泰晋升甲A的资格,取消此长春亚泰、江苏舜天、成都五牛、四川绵阳次年的转会资格,02、03引进国内球员资格,以及三场比赛上场国内球员02年的注册资格,四川绵阳被勒令降入乙级,之后中国足协赦免了部分绿城、舜天球员,而绿城也对4名"问题球员"做出开除处理。

四、龚建平:第一起黑哨悬案

2004年7月11日,中国前国际级足球裁判龚建平,带着"中国第一位受到法律制裁的黑哨"之名,死于最终未确诊病因的疾病。他没有走过他43岁的最后一个坎,生日的前一天在病中匆忙离世。众所周知,龚建平被捕并导致最后获罪10年的起因,是那封被公开的所谓"自白书"和同时退还俱乐部的4万元受贿款。

浙江绿城俱乐部董事长宋卫平2002年掀起了最大风暴,透露了一份"黑哨"名单,并称写"忏悔书"、退"黑钱"的就是龚建平。司法终于介入足球,龚建平被依法批捕。2003年1月29日,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龚建平因企业人员受贿罪判有期徒刑十年。同年3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龚建平的上诉,维持原判。盘绕在此事件上的疑问无法解释,而一场轰轰烈烈的足坛"反黑运动"就这样划上了句号。

五、国安开创中国足球罢赛先河

2004年10月2日,中超元年第14轮,北京国安北上辽宁,客场挑战沈阳金德队。比赛进行到第79分钟,北京国安队员张帅禁区内绊倒张扬,主裁判判罚点球,这引起了北京队将士的极度不满,集体退场表示抗议。在等待5分钟之后,北京国安队员仍然没有回到场内,主裁判根据中国足协规定,宣布比赛结束,沈阳金德队取得比赛胜利。这就是当年震惊中超的国安罢赛事件,也是中国职业联赛第一起罢赛事件。

10月14日,在经过了12天周折,中国足协终于对国安罢赛一事做出了处罚决定:北京国安被罚款30万元;同沈阳金德的比赛被判负;并被扣除3分;球队总经理杨祖武被判停止带队比赛半年。另外,当值主裁判周伟新被判罚停止执法当年余下中超场次。

六、大连实德和国安遥相呼应

2004年10月24日下午,全国足球超级联第十七轮的比赛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再燃战火,结果原本已经非常混乱的中国足坛,再次上演闹剧,主场作战的大连实德在被对手将比分扳平后,拒绝继续比赛,结束主裁判杨志强在全场比赛进行到第120分钟后终止了比赛,判罚大连实德罢赛,金德3:0取得最后的胜利!国安和大连队两支中超球队的相继罢赛最终导致了当年中超"G7"革命,这也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闹的最激烈一次事件。

针对于2004年这两起罢赛事件,中国足协加强了对于这类事件的处罚力度,2005年《中国足协纪律处罚办法》明确规定,对球队罢赛、弃权的处理将比以往更加严厉,情节严重的,将直接给予降级乃至取消注册资格的处罚。

七、力帆清除三名大连籍球员

2005年9月5日,重庆力帆俱乐部作出决定:勒令三名大连籍球员李国旭、孙治和张宇离队反省。在力帆俱乐部此次处理3名球员之前,关于力帆"问题球"的传言已经有很多。2004年,俱乐部总经理陈宏就向媒体解释过关于某球员"隐身"的原因,力帆俱乐部曾经举行过在中国足坛不可思议的"家长会"与"指证会"。

尹明善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我手上没有任何证据,但是我完全相信经理和教练的职业道德和良知,因此我支持他们。"在尹明善看来,力帆俱乐部的实力与青岛、中邦等球队相当,但是,就是在与这些球队的比赛中,力帆队表现出来的情况令人颇感意外。这三名球员湮灭在"假球"传闻中,但并没有与俱乐部闹得不可开交,据说是因为俱乐部没有对该三名球员停薪,而且也答应赛季结束后能够让他们顺利转会。

八、2006年中超保级假球案

2006年中超保级的球队集中在重庆力帆和青岛中能两支球队身上,青岛中能队已经3连败,而且仅比重庆力帆多3分,保级形势异常严峻。而在本轮比赛前,早就有传言称,已经提前上岸的深圳金威队将在客场放青岛一马。不过这样的预言还是像一场闹剧被验证了。如果仅仅从结果上看,青岛队2∶1战胜深圳队是靠进球,但是比赛的场面却异常滑稽。

比赛中,先是深圳队后卫一记莫名其妙的精彩乌龙球帮助青岛队首开记录,但不久后,"不懂行规"的深圳外援迅速把比分扳平。可这名功臣马上就被深圳主帅换下,接着深圳队后卫又送上点球大礼,可惜点球被扑出,青岛队依然无法自己破门。最后时刻,青岛队只能依靠一个疑似越位球勉强破门。在青岛将比分反超后,两支球队就开始了在球场上的消极表演,大家都在漫无目的的倒脚中结束了比赛。

九、深圳VS武汉假球案

2007赛季中超联赛第7轮,一周前刚刚在主场战胜山东鲁能的武汉光谷队,坐客挑战前六轮一场未胜的深圳。赛前,诡异的国际赌球盘口就引起众人关注:本赛季一场未胜的深圳队主场居然让上轮战胜鲁能的武汉队平半,庄家如此看好深圳队令人大惑不解。另外,比赛前的各种传言满天飞,均称武汉队本场比赛将送给深圳队"大礼",并且两队已经有默契,主场各取三分。

武汉队排出了一个从来没有使用过的阵型,多名队员第一次出现在某个位置上,让人大惑不解。同时,武汉队场上表现与他们本身的实力相差太远,可以说他们似乎压根就没想赢得比赛的胜利。这场比赛到底如何定性?是不是假球,确实非常难断定。因为事实上,类似这场比赛的疑似假球在每个赛季的联赛里都会出现,但基本上都是引起轩然大波后又不了了之。

十、赵志鹏新加坡获七月徒刑

辽宁广原俱乐部在去年首次参加新加坡联赛,以8胜5和20负积29分的战绩,在12支球队中排名第10。领队王鑫通过中国境内的朋友在"Huang Guan"网站下注新加坡联赛。每次赛前,王鑫便会单独找到球员令其输球,用钱作为球员假球的补贴。

按照新加坡法律,涉嫌假球的罚款最高将达10万,入狱最长5年,两者可以兼施。现年26岁的被告赵志鹏在三场球赛中踢假球,分别是在对阵垒芽龙联队、甘柏联队及阿比雷斯队。其中,在去年11月1日与甘柏联队的比赛前,赵志鹏接受了球队总经理王鑫的贿赂,在广源队以0:5输掉该场比赛后,赵志鹏收到了2000美元的贿款。打假球在新加坡属于严重罪行,玷污了新加坡和新加坡足球联赛的声誉,赵志鹏依法被判入狱7个月。

中国足球史上在假球中,最恶劣的是哪一次

中国足球史上在假球中有不少,最恶劣的是哪一次?大蜀黍认为是没有,但是如果要选出最恶劣四大假球事件,国足坛打黑风暴、隋波事件、渝沈之战、甲B五鼠是中国最恶劣四大假球事件。

2009年一起赌球案件被查获,随即足坛打黑行动开始。原本就发展糟糕的中国足球,就此彻底崩坏。最终,包括南勇、谢亚龙、杨一民在内的高层,以及申思、祁宏、江津、小李明等国内知名球星,全部被终身禁止从事足球活动,一共多达33人终身禁足,当时的恶劣影响导致青训崩塌,负面影响直到今天还很大,中国足球一蹶不振。处罚:33人终身禁足,多人入狱,12家俱乐部受罚

甲B五鼠,是指在2001年甲B联赛最4、渝沈之战,99年12月5日甲A联赛最后一轮,在之前的一轮比赛里沈阳海狮主场1-1逼平了后来夺冠的山东鲁能比赛比中国足协的规定时间晚了整整7分钟,对手重庆隆鑫在上半场表现正常,还率先打入一球。但中场休息时,两队迟迟不肯出场,拖延了10分钟以后的下半场,隆鑫判若两人,防线形同虚设,第93分钟重庆守门员低劣的假扑演技更是辣眼睛。最终沈阳海狮保级成功,而中国足协成立的专门调查组在调查后以“消极比赛”定性,事件不了了之。

隋波事件,1998年8月22日,云南红塔3-2战胜了陕西国力。这本来是一场普通的甲B联赛,却在赛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切都源于陕西国力队主帅贾秀全,在赛后公然声称自己的球员打假球。陕西国力主教练贾秀全公开指责球队后卫表现奇怪,被场外因素干扰,防不胜防,而一句“3号隋波”让隋波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足坛的知名球员。虽然最后隋波在中国足协的调查后被证清白,假球事件不了了之,但隋波的足球生涯被这件有争议性的事件彻底毁灭。

“渝沈之战”可以说是中国足协的某些人在公然的挑战这法律的底线,道德的底线,时间回到1999年,那一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还叫甲A,有14支球队参加比赛,赛前时任重庆隆鑫主教练的李章洙接到一个神秘电话,要求他在比赛中限制部分球员的出场。李章洙拒绝答应对方的要求,但是重庆对下半场的比赛简直判若2队,球员跑动缓慢,各种低级失误不断,最终伴随着全场球迷“假球”的高呼声,沈阳不可思议的逆转2-1保级成功。多年后调查发现沈阳海狮俱乐部经理贿赂裁判68万元。多年之后韩国铁帅李章洙表示,那就是一场假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