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足球资讯 > 新闻 > 中国足球论坛_(中国足球论文)

中国足球论坛_(中国足球论文)

作者:24直播网

中国足球的发展与对策 最好是论文 急

(三)中国足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中国足球产业的相关法制不健全。在中国足球产业发展过程中,进入足球市场参与足球产业经营的企业和个人的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是政府行为,目的是解决球队的生存问题或树立形象;有的纯粹是企业行为,目的是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强化促销手段;有的则是个人行为,或出l丁对足球的狂热或受足球巨人魅力、丰厚利润盼诱惑。然而真正为提高中国足球整体水平,开拓中国足球产业发展而投入的人并不多。由丁.动机不同,目的迎异,冈而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也千差万别。一些俱乐部为了追求成绩或为了能够保级,往往不择手段,如行贿对方教练员、运动员或裁判员,这些现象在联赛中时有报道。经济利益的驱使造成假球、黑哨、暗箱操作等事件不断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是中国足球产业的法制不健全,市场不规范,宏观理不到位。毫无疑问,一个不良竞争的市场不仅无助丁中国足球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反而却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中国足球产业的良性发展。

2.中国足球俱乐部管理者-市场竞争意识淡薄,市场经营开发缺乏力度。资料表明:我国足球俱乐部甲A和甲:B只有1/4的球队达到收支平衡,在最好的1998年的职业联赛,也只有1/2甲A球队和一支甲.B球队(辽宁队)基本做到自负盈亏,其余l7个俱乐部还要靠企业集团输血才能维持正常返作(当年有24支球队)。作为足球产业经营的主体——球队俱乐部的经营收入与国外俱乐部对比著距巨人。即使像上海中花这样在中国甲A足球俱乐部中堪称经营最好的俱乐部,每年也仅创造不足1000万美元的产值。中国俱乐部总收入是最低的,与欧洲、南美的俱乐部平均收入2426万美元相比仅达其八分之一。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冈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我国足球俱乐部步入产业化后并没有与政府彻底分离。许多足球俱乐部还存在依靠政府的拨款投资、依靠政府的政策倾斜进行经营管理,忽视了足球产业的经营开发,导致自身造血功能薄弱,有的俱乐部出现负债经营时甚至卖掉整个球队。虽然中国足协一直尝试引导各足球俱乐部参与足球产业中诸如多渠道的青少年培训、企业和人专院校足球联赛、足球专题;节目和影视作品的制作、足珠网络经营与推广、俱乐部标产品开发和专卖、足球博览会、足球希望程义赛等相关领域的开发和经营,但各俱乐部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意识薄弱,导致效益和同报率不高。目前我国足球俱乐部对市场的开发投入较少,长期的依赖性导致市场竞争意识淡薄,完全被动依赖足球队成绩好坏而自然运作。没有真止投入人力、物力、精力去从事经营开发,即使有也只是从事广告、赞助的经营,不重视“小产品”的开发,从根本上忽视对足球俱乐部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经营。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足球经营收入的不平衡,更为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经营开发的差异。

(一)更新足球产业经营的观念

在足球改革过程中,要切实端正对足球产业经营开发的认识,把握足球产业经营开发的基本内涵,对其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防J卜在改革中出现急功近利的思想,将足球产业经营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进行,以使足球产业涵盖的所有机构和企业进入真上E的白土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二)完善足球市场的运行体系

完善相席的法规,加强足球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尽快解决迫在眉睫的各种产权归属问题,

按照市场规律合法管理包括电视转播权出售、指定产品开发、广‘告和赞助商、球员买卖等在内的商业运作,形成一种法制化的市场体系。

(三)推进足球俱乐部的运行机制

在推进足球产业化经营开发的进程中,十分必要的环宵是迅速规范足球俱乐部的运作。中

国足协麻积极地制定法规,完善足球俱乐部体制使之与国际接轨,为进入全球范围的足球产业化经营开发提供必要的准备。采用集约化经营方式,由多个倾情于足球的社会集团、公司合作联营,共同开发足球产业;通过股份制创建足球产业集团,实施品牌发展和延伸战略。

(四)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

中国足协廊制定出与中国足球发展相适麻的青少年足球运动训练火纲,制订K期和全面的

青少年足球发展规划,尽快提高青少年球队教练的整体素质。引导足球俱乐部管理者在足球产业经营中,以产业化经营开发的视野,把青少年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作为足球产业的“隐形产品”来经营开发。加大足球运动的普及,增加青少年足球运动投资,努力促进足球技术水平的提高,真正达到足球产业经营开发的最终目的。

(五)建立职业足球大联盟

尽快制订与我国足球产业相对席的法规、政策制度,成立相对独立的职业俱乐部联盟,实现政俱分开。职业联盟是由各俱乐部组织起来的对职业联赛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的机构,职业联盟和中国足协的关系是两个互相监督,互相作用的民间团体。中国足协负责管理全国性比赛、杯赛 I国家队的比赛,而职业联盟贝0负责管理职业联赛、俱乐部的建设和经营。

(六)合理引导足球产业经营的方向

中国足协应不断强化自身的建设,树立高效秆I高素质的形象,带动整个足球产业的规范化管理,确立足球产业经营的区域布局、龙头经营项目及不同地区足球产业经营的战略,加强对足球产业经营开发的宏观指导,下力气加快足球产业经营开发的改革进程,努力改善中国足球的经营和投资环境。只有这样,中国足球和中国足球产业才能步入良性和健康发展的止轨,才能实现真止意义上的腾飞。

参考文献:

【l】李恒.产业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l99 8.

【2】赵力.中国体育产业导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l、

【3】何志林.现代足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2O00.

【4】张吉龙.论中国足球产业化【J】.体育科学,2OOl,(1).

【5】章健.成立职业联盟暂停升降级制【N】.足球报,2O00-10-2 3.

【6】戴洪铫.十年甲A拉动中国足球发展和进步【N】.中国体育报,2003-1 2-03,

急求,关于中国足球的论文

2009年中超联赛21日粉墨登场。在经历了去年一个丑闻与闹剧交织的黑暗赛季后,本赛季中超联赛将以怎样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目前看来,今年的中超在俱乐部投入力度、球队竞争程度、联赛环境整治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显露出些许绝地逢春的气息。

上赛季武汉俱乐部的中途退出及其一系列负面效应,让苦苦经营了15个赛季的中国足球顶级联赛顿然跌入谷底。不过,当中国足球迎来南勇时代,人们都希望中国足坛出现新的气象,毕竟,作为社会关注度极高、市场空间巨大的中国足球,自暴自弃是没有出路的。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也喊出了“一定要把中国足球搞好”的口号。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意大利倍耐力公司20日成为本赛季中超联赛冠名赞助商,不仅使中超联赛避免了“裸奔”的尴尬,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中超联赛的商业价值,毕竟中国球迷数量庞大,即便在上赛季,中超比赛场均观众也接近1.5万人。

竞技实力和联赛环境是决定职业足球是否具备吸引力的两大因素。本赛季,多支中超俱乐部都加大了资金投入,大量招兵买马,冠军争夺战预计将呈现激烈的群雄混战局面,这也将成为联赛吸引球迷关注的基础。

本赛季有4支中超球队参加亚冠联赛,这为中超诸强提升竞技实力注入了强心剂。动作最大的当属北京国安,在北京市体育局为其注资2000万元后,据称国安俱乐部本赛季投入达1.5亿元。国安在引进了上赛季中超联赛最佳球员、洪都拉斯国脚埃米尔·马丁内斯等5名外援后,高调喊出了中超联赛夺冠、亚冠小组出线的目标。联赛卫冕冠军山东鲁能队赛季前痛失周海滨,不过他们又紧急引进了德甲球员洛达,加上韩鹏、王永珀、王晓龙的伤愈复出,鲁能队本赛季仍是联赛争冠的头号热门。而上海、天津两队皆雄心勃勃,用足了5个外援名额,必将对京鲁两强构成巨大挑战。此外,长春、青岛、深圳、重庆等队伍在引援和引资上都有不小动作,必使联赛竞争更具活力。

与球队实力提升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足协将联赛整风作为工作重点,致力于联赛环境的改善。从日前闭幕的2009中超联赛会议透露出的消息看,本赛季中国足协针对裁判、运动员和俱乐部都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比如成立裁判工作组以加强对联赛裁判的管理力度,强化媒体对裁判的评议监督,足协纪律委员会全部由退休法官和律师等司法界人士担任等。此外,据称国务院多部委将联手打击中超联赛中的“假毒黑”现象。

此外,规范也是本赛季中超的一个关键词。周海滨、冯潇霆自由转会事件发生后,不仅促使中国足协修正有关球员转会规则,逐步与国际足联规则接轨,许多俱乐部也加强了与球员合同的规范化程度,比如长春队与核心球员签订了5年的合同,这对保护俱乐部和球员的利益都有好处。

尽管中超联赛出现了上述积极变化,但化冰三尺非一日之功,对于重病缠身的中国足球而言,寒冬之后能否迎来真正的春天,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09年在足协发布的转会上榜480名球员中,成功转会的竟不到10%。这其中还包括许多去了中甲、乙级队的球员。之所以成交率如此低迷,主要还是因为金融危机下的大环境迫使各俱乐部紧缩银根,不敢大把掏钱扩军。而另一方面又希望转出去的球员卖个好价钱,在这样供求关系严惩背离的情况下,转会榜单如此“寒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从今年球员转会成交的身价来看,也是难比当年。浙江绿城一口气引进5名内援,再加上吴伟超,6人身价竟然没有超过200万。林乐丰在完成这笔交易后也说道:“按照去年行情,光张野和范晓冬两人,都可能超过300万。今年主要是大环境不行,遭遇金融危机,买方市场变得更为谨慎,如果再按过去价格来定价,很多球员将面临无球可踢的局面。”

一方面俱乐部大幅缩减开支,另一方面又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外援的引进上,这进一步压低了国内球员转会的行情。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几家俱乐部,由于面临亚冠的压力,他们的引援重点集中在外援身上,如申花,据朱骏称花在外援身上的钱不下5000万,但在内援方面也仅引进陈涛一个知名球员,而且陈涛的身价也在300万元以内。

造成转会市场低迷的另一个原因是武汉光谷的退出,这也使得转会市场全面向买方市场倾斜。对于那些想在转会市场上淘得物美价廉的买家来说,数十名武汉球员给了他们宝贵的资源,在拥有如此多的选择之后,自然也压低了转会价格。

对于武汉队来说,08赛季注定是一个灾年。被取消注册资格后,他们不得不变卖所有球员。虽然武汉方面称不会贱卖,但实际上在转会谈判桌上武汉已没有多少话语权。如罗毅、周恒、吴鹏三名队员打包转会重庆力帆,仅卖出了60万的价格。

从转会榜名单来看,武汉成了头号血库。截止2月20日,除李毅男和艾志波外,其余球员基本找到了下家。这对有些低投入的球队来说,武汉球员实在是一批优质资源。

转会榜除了无一现役国脚外,另一个突出的现象自然是标王的归属了。在历年的转会榜上,标王的身价以及竞争者的数目便成为转会市场的风向标。在2007年的转会价格排行榜上,身价超过400万的就有七人之多,06年也有5人身价超过450万。

而与往年的牛市相比,今年的转会费排行榜却是不折不扣的熊市。王新欣400万身价转投天津,他被公认为本赛季的标王。除此之外,能与之竞争的也仅剩陈涛,但据申花人士透露,其身价远没有传闻中的700万,真实的数位绝对低于300万。至于曾被炒作为数百万天价的于海,他的报价为200万元,而实际转会价格也远低于这个数。

急需论中国足球论文一篇

本赛季中国留洋球员在欧陆赛场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石俊董方卓回国,于海解约之后,其他的几名海外球员在欧陆赛场上也分外坎坷。邵佳一被俱乐部软封杀不给报名,郑智因伤一直没有能登场,唯一打主力的孙继海在英冠也遇到了红牌和被足总指控等风波。上周末的英超榜首大战中,曼联的韩国边锋朴智星攻破了切尔西队的球门,给国内足坛同样带来不小的震撼。朴智星巅峰大战能首发虽有C罗受伤的原因,但韩国边锋早已在老特拉福德不止一次证明过自己的实力。

如果现在还要坚持中国留洋球员不比日韩差多少的论调就显得很可笑,无论是国家队赛事层面上,还是留洋球员在欧洲俱乐部的地位上,中国球员显然无法和邻居们相比。中国留洋球员中最杰出的范志毅和杨晨,也没达到中田英寿和朴智星的地步。

甚至从青年一代的留洋表现上中国也没有处于优势,朴周永在法甲摩纳哥一来就取得中国球员不敢想象的成功,与他同年龄段的中国留洋球员中,冯潇霆陈涛有能力但出不去,而董方卓在曼联起点太高只能回来。

中国国内对于海外留洋,有非常糟糕的井底之蛙般的心态,在留洋处于逆境的时候越发突出。国内足球环境不懂国际规矩的漫天要价,中国优秀球员少,现役球员能达到欧洲俱乐部要求的更少,但中国球员的国际地位注定球员身价上不去,一次性收取高价转会费这种做法只能扼杀球员的留洋机会。但在国内,优秀球员物以稀为贵,身价总被俱乐部定在一个被国际足坛看起来不合理的位置。

在2005年一家能踢欧冠的比利时俱乐部看中了中国年轻球员,对方很有诚意的来华谈判并开价,但国内俱乐部要200万美元的转会费。这导致谈判根本没办法继续下去,因为这比对方刚引进一名阿根廷青年国脚的费用还要高。由于现行的球员注册和转会制度不是国际通用的自由转会制度,因此中国球员流动难,去国外踢球更难,像日韩球员一样大量流入欧洲则是难上加难。

近邻日韩不但观念上支持留洋,在转会操作上更有很多实在的政策。比如日本有注册时间的特殊条款,一些球员能利用注册时间上的空档期打时间差以自由球员的身份留洋欧洲。这其实也是日本足协有意开的一项规定。韩国球员留洋则以租借为主,包括李东国这样的成名国脚俱乐部也会放他以租借身份去英超踢球。同时韩国球员在欧洲的名头,以及引援后带来的实际利益也让国外球会乐意掏比较高的转会费引进。

现阶段日本韩国都是在健全国内各项制度,保证青少年培养和提升国内联赛水平的基础上鼓励球员留洋,而中国在这三方面都无法和日韩相比。长此以往,谈何竞争。

在日本留洋球员中,既有中田英寿这样风光无限的精英,也有类似西泽明训这样处处碰壁的失败代表。但是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对于留洋失败者人家的球迷在论坛上基本上都是给予鼓励和积极的评价,也有很多人能非常冷静的分析失败原因,并提醒后来者小心的帖子。

大多数中国球迷还是真心支持球员在国际上闯荡的,也能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一些留洋运动中的失意者。相信多数中国球迷的素质,并不比日韩的理智球迷差。

如果俱乐部乃至足球管理层能看得更远一些,以实际政策鼓励更多人留洋;如果能有更多的人以积极和鼓励的态度,而不是阴暗的心理来对待留洋球员,中国旅欧军团无论是人数还是表现都会比现在更好。看看中国体育这20年来的巨大进步,朴智星不可能是中国足球运动员无法超越的对象,但前提是我们要找对方向,先花大力气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