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用手机可以看CBA的转播吗
上个赛季,除了央视和地方卫视转播CBA之外,腾讯、优酷和咪咕三家网站全程直播CBA比赛。也就是说如果用电脑或者手机来看CBA,至少有三个选择。
而新赛季,大家发现在电脑或者手机上,只有咪咕和央视体育可以看CBA,考虑到央视体育直播场次有限,在网络上全程转播CBA的有且只有咪咕一家。
所以,当聚光灯都打在咪咕视频上时,球迷们也有不少的疑问,为什么腾讯、优酷不播了?前国手、腾讯转播嘉宾王仕鹏则直接在微博上炮轰咪咕:“昨天看了咪咕的转播,解说不知道说什么,画面质量就更不用说了,这两天几乎每天都有朋友跟我吐槽转播的事...也许大家说咪咕花了大价钱买了转播权,做独家啊。那也没问题,把后期转播质量跟上,让球迷朋友们有更好的观赛体验。毕竟2.0联赛不能配1.0的转播吧。”
近几天,CBA球迷们也都在讨论“咪咕的转播质量到底行不行?CBA为什么不多找几家转播?”
实际上,在CBA开赛之初,优酷明确表示不与CBA续约,而腾讯一直没有停止谈判。评论员苏群在揭幕战当天写道:“腾讯原来希望今天直播CBA揭幕战,但到了最后一刻没有成功,在晚上18点左右放弃了。”腾讯的转播团队也一直在待命的状态。
据公众号《中国篮球》爆料称,过去三个赛季,CBA版权价值每个赛季5个亿,腾讯体育、优酷体育和咪咕三家平摊,每家不到1.7亿。而今年夏天,咪咕和CBA续约,版权部分的支出,大概每年2.5-3个亿,也就是说版权费用翻了一倍还多。
去年,三家转播商运营最好的腾讯,在CBA转播方面亏损超过一个亿,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和转播费的提升,优酷直接放弃,而腾讯则提出一个用打折价格购买部分比赛的转播权。
但是这个方案一直没有被通过,为什么呢?
今年咪咕和CBA签下一份巨大的赞助合同,网传金额达到5年40亿,给CBA吃下一颗定心丸。因为CBA中有的小成本俱乐部,全靠CBA的赞助费分红生存。今年受疫情影响,分红已经减少,不少球队休赛期大甩卖也能看出端倪。
有消息称,在咪咕与CBA的合同中明确规定,其他转播商与CBA签合同,必须与咪咕价格一致,如果CBA给其他转播商打折,那必须将差价退还咪咕,相当于平时大家网购中的保价。咪咕的想法是,我为CBA出了这么多钱,不能当任人宰割的冤大头。
如何评价腾讯成为 NBA 网络直播的独家代理
对于喜欢看NBA比赛的人来说,腾讯今年着实是弄出了个大新闻:在年初的时候腾讯同NBA公司共同宣布,双方签订一份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腾讯将拥有大陆地区NBA独家的网络播放权;2015-2016赛季的NBA常规赛事即将开赛,腾讯提前试了一把火,在近日推出付费的转播服务,这一下子在球迷当中炸开了锅,网络上出现很多对腾讯的抨击甚至谩骂,这里想谈一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在腾讯拿到本次NBA独家版权之前,新浪是这个领域的绝对“老大”。2010年,新浪跟NBA签了3年协议,价格约为每年700万美元,每天可以播放一场NBA比赛。2013年,受微博业务拖累,面临经营压力的新浪放手一搏以每年2000万美元拿下NBA“21”(两年合同,但第三年新浪有优先续约的权力)的续约合同,除了比赛转播,NBA官方社区也落户新浪。
彼时,尽管新浪拿到了网络转播权,但NBA还是会在新浪优先选择转播的情况下,每周授权给腾讯转播两场NBA赛事的权利;同时,乐视体育也获得部分比赛的转播权限。NBA公司希望这项赛事在转播方之间能形成竞争。但如今,行业格局将从“三国杀”到腾讯一家的“独角戏”,新浪不得不退回到文字直播+新闻的时代,而乐视则选择将注意力放在目前不太受关注的一些体育赛事上,做长尾部分。
据悉,腾讯提供给NBA联盟的价格是5年5亿美元(约31亿人民币),在前不久爆出来的中超赛事转播合同5年80亿人民币之前,这是中国体育产业出现的最大合同。
腾讯是BAT互联网三巨头之一,是一家市值2000亿美元的公司,腾讯系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中属于最优秀的之一,由腾讯提供NBA转播服务预计会在画面质量、流畅程度、解说等方面有巨大提升,对于球迷来说这是一件好事,那么为什么会在网络上引发争议?
问题的关键在于腾讯改变了以前免费转播+转播前广告+冠名的模式,直接推出付费的服务,收费标准是会员资费30元/月,3个月88元,12个月298元,与此同时腾讯体育依然会保持部分场次的免费播出,数量将超过去年新浪免费转播的场次。
这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此前在国内并没有对视频内容收费成功的例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视频内容都是可以免费观看(当然会有一些广告),直到近一两年,由于视频网站增加对优质内容的购买,整个成本提升,以及视频广告的糟糕体验,主流的视频网站都已经在尝试付费播放视频的模式,结果还未可知。这是一次被动式的模式升级,发生的背景是知识产权逐渐被重视,内容的价格越来越高,改变免费的模式增加收入以此来覆盖版权购买和带宽成本对于视频服务商是不得不为的事情。即使是采用对内容收费的模式,视频网站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前几日传出消息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优酷土豆,如果不是竞争太激烈,烧钱烧得厉害,优酷土豆的管理层当不会做这样的决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腾讯对NBA直播尝试收费模式,是可以理解的。
把目光放到国外,其实NBA赛事在北美和欧洲都是付费转播的,在网络上通过购买NBA LeaguePass会员收看NBA比赛,价格大概一个月30美元,相比之下腾讯推出的30元人民币每月并不贵。
反对者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1、以前免费,现在收费,腾讯太贪心云云。
2、收费是不合理的,因为腾讯垄断云云。
3、只要腾讯的都是差的,我不听我不听。。。
笔者要说,商业的本质是要盈利的,不盈利那是做慈善,不是商业,只有当服务能够赚到钱这种服务才能长期存在。苹果公司之所以卖出的电子产品相比其他公司更贵在于需要投入更多的钱到创新上,反过来创新出来的产品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促使继续创新。所以只有让企业盈利,技术和服务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向前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才能更高。
另外,此前的NBA网络转播模式并不是真正的免费,而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即从广告商那里结算,最终会通过用户购买广告商的产品抵消。现在只是采取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来收费,这中间还节省用户浪费在看广告上的时间成本,提升了感官体验。即使是存在真正完全免费的服务那也不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就像一个陌生人帮了你的忙,这只表示他比较nice,并不意味着任何陌生人都应该来帮你的忙。免费不是正常的,付费才是正常的。
而关于垄断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因为这是知识产权的领域,并不是公共的必需品。对于知识产权来说所有权大多都是独家的,一个作家写了一本书,书的版权只属于这个作家,然后他把书交给一个代理商独家发行,总不能说这个代理商垄断。
对比国内其他赛事版权,中超刚刚签订5年80亿人民币的“天价合约”,这个合约在国内是创纪录的,但是和欧洲5大联赛转播合同相比还不在一个数量级。中国男篮刚刚夺得亚锦赛冠军,激发了球迷对篮球的热情,然而不可思议的是CBA竟然还停留在俱乐部花钱请电视台转播的阶段!
文章、电影、音乐、视频这些都属于互联网内容产业,都是有知识产权的,当下这些领域已经发展到一个边际,此前免费的模式已经无法增加更多的产业价值,笔者认为整个内容产业的未来在付费,读者主动打赏作者,用户购买会员看电影、听音乐,这都是好的现象。
此次腾讯买断NBA网络转播权,推出收费转播业务在国内体育产业是一个开始,无法肯定这样一次尝试能够取得成功,但是如果这一模式能够做起来意味着国内用户对内容的知识产权意识有很大提升。当有一天,国内的体育赛事也能拿到与市场价值相匹配的知识产权合同,当为别人的知识产权付费成为一种共识的时候,中国的体育产业、内容产业以及公民的市场意识才真正到达一个成熟的阶段,在此之前,路还很长。
为什么腾讯体育从1.11开始,所有NBA比赛都变成了图文直播
腾讯体育自1月11日起,所有NBA比赛转为图文直播,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虎扑上有人推测,这一调整可能与本周的全明星周末有关,目的是为了保留CBA全明星的热度。
尽管具体原因尚未明确公布,但已知全美直播中出现的NBA总裁亚当萧华相关比赛将不会播出。这引起了不少球迷的好奇和猜测,纷纷讨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腾讯此举是否与市场策略调整有关?或者是为了配合特定节目安排?又或是与版权问题有关?种种猜测在球迷间流传,但官方并未给出明确解释。
尽管无法确定具体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腾讯体育在直播内容上采取了灵活调整。这种操作或许旨在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或是通过差异化策略吸引不同群体的注意力。
无论原因如何,这一改变无疑对NBA球迷产生了影响。图文直播虽然提供了比赛信息,但少了现场感和实时互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赛体验。面对这一变化,球迷们或许需要调整自己的观看习惯,以适应新的直播形式。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展,腾讯体育的这一调整是否会有后续变动,目前尚不得而知。对于NBA和CBA的球迷而言,保持关注,或许能更早得知官方的正式解释。
为什么腾讯体育看不了世界杯直播
因为腾讯没有世界杯视频直播版权。
世界杯直播网站是要购买直播权的,而腾讯并没有购买世界杯视频直播版权,所以无法看。
腾讯体育是中国知名的体育门户网站,主要提供以下栏目:国内足球、国际足球、NBA、CBA、综合体育、奥运、直播、彩票、竞猜等,在各项指标中均树立了绝对领先地位。
腾讯体育cba现场直播怎么看不了
因为没有版权。
腾讯并没有和CBA进行过签约合作,是没有感觉的,所以不能直播CBA,用户也就无法观看。
CBA是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简称中职篮,是由中国篮球协会所主办的跨年度主客场制篮球联赛,是中国最高等级的篮球联赛,它的规模、管理、运作和受关注程度都堪称是中国最好最规范的职业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