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足球资讯 > 新闻 > 中国足球氛围最好的地方_(中国足球氛围最好的城市)

中国足球氛围最好的地方_(中国足球氛围最好的城市)

作者:24直播网

为什么中国足球无法形成欧洲足球一样的文化氛围

一、文化不同

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其中的中国武术更是源远流长。那些欧洲人别说锁喉,铁膝盖这些又需内功又需技巧的武术动作,就是基本的剪刀脚什么的都不会,所以欧洲球员不用把武术表演穿插到足球比赛中。而做为中国球员,他们有义务传承中国文化,所以中国的足球比赛经常能看到锁喉,剪刀脚这些武术动作,而且内力深厚,搞个骨折什么的不在话下。

二、规则不同

同样是足球,但规则却有很大的不同,我把我看到的几点不同说一下:

1,长传:欧洲人的长传是允许传给自己队友的,而不是只能传给对方或观众

2,停球:欧洲人的停球是可以停在自己身边的,而不是必须停在距自己五米以外的地方

3,跑:欧洲人踢球时,没得到球的人是可以跑的,而不是必须呆在原地

三、设备不同

欧洲的观众如果想知道谁领先,可以通过一个叫比分牌的东西得知,而中国的领先一方的球员却需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告知观众:现在我队领先。那就是不停的倒在地上,打滚,面目睁狞,半天不许起来。

要不外国再有名的教练也带不好中国队呢,他太不了解中国足球了,他们的踢法不适合中国队啊,外国教练道行太浅啊,不如用我们本国的武术教练,嗨,打错了,足球教练。加上中国足协的英明领导,那中国的足球简直就是无敌了啊。哈哈。。。。。。

中国哪几所大学足球氛围好

东部赛区(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上海):

东部赛区人口基数为32291万人,占全国人口约23.1%,具有中等偏上的人口基数。赛区内的学校采用高中联赛模式,市级别设置10-20支高校联赛队伍,每周末进行主客场赛制,赛季从9月持续到次年4月。省内选拔赛,各市选取前2-3名队伍参赛,每届不超过32支队伍,以单场淘汰赛决出冠亚军,代表省参加全国大赛,赛事收益归省足协。

南部赛区(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深圳):

南部赛区人口基数为33840万人,占全国人口约25.4%。采用高中联赛模式,市级别设置10-20支高校联赛队伍,每周末进行主客场赛制,赛季从9月持续到次年4月。省内选拔赛,各市选取前2-3名队伍参赛,每届不超过32支队伍,以单场淘汰赛决出冠亚军,代表省参加全国大赛,赛事收益归省足协。

西部赛区(四川、西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

西部赛区人口基数为18334万人,占全国人口约13.1%。西藏、青海、宁夏设立足球特色高校,选拔优秀选手入校学习,赛事由所在地足协负责组织,西部其余省份采用高中联赛模式,市级别设置10-20支高校联赛队伍,每周末进行主客场赛制,赛季从9月持续到次年4月。省内选拔赛,各市选取前2-3名队伍参赛,每届不超过32支队伍,以单场淘汰赛决出冠亚军,代表省参加全国大赛,赛事收益归省足协。

北部赛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

北部赛区人口基数为22448万人,占全国人口约16%。采用高中联赛模式,东北地区赛季从8月持续到11月,次年3月-4月。山东省赛季从9月持续到次年4月。省内选拔赛,各市选取前2-3名队伍参赛,每届不超过32支队伍,以单场淘汰赛决出冠亚军,代表省参加全国大赛,赛事收益归省足协。

中部赛区(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北京、天津):

中部赛区人口基数为34640万人,占全国人口约24.7%。采用高中联赛模式,市级别设置10-20支高校联赛队伍,每周末进行主客场赛制,赛季从9月持续到次年4月。省内选拔赛,各市选取前2-3名队伍参赛,每届不超过32支队伍,以单场淘汰赛决出冠亚军,代表省参加全国大赛,赛事收益归省足协。

全国大赛:

全国大赛参赛队伍共63支,包括各大赛区的前12-15支队伍和上届冠军。比赛采用单场淘汰制,决赛在鸟巢体育馆进行,由CCTV-5和指定视频网站全程转播。各参赛队伍需提交17-23人球员大名单,包括主教练、领队、球队经理、新媒体运营及宣传官。全国大赛冠名招商、广告招商等由中国足协统一负责,各球队胸前广告招商自行负责并提交所在地足协审批。全国大赛鼓励学生参与应援,为参加全国大赛的学校提供暑期旅游、加油助威的机会。五大赛区自行招商解决球队队服、球鞋赞助商问题。

我试问大家为什么中国足球会这么的差劲

国足到底有哪些痼疾呢?我认为,国足起码有以下三大痼疾:

一、进攻无力,缺少配合。

纵观中国对新西兰的比赛,表面上中国队占了上风。上半场前三十多分钟,下半场失球后的二十多分钟,球权基本都在中国队一方,控球率远比新西兰高,优势尽在中国队一边。但是就是打不开局面。为什么?仔细想想,中国队也不可能进球。中国队的进攻,有几次能达到对方禁区?即使到禁区边上,也一一被对方化解了。唯一在禁区里的两次,都是先下底,再传中,但运气不佳,都击中门柱或横梁,没有破门。整场比赛,看点也就这么点,其它时间,国足队员都在疲于奔命。中国队进的那一球,是乱军中取胜,说白了,就是瞎猫碰见死老鼠,开出的球正好砸在董方卓的头上,顺势一摆,球进了。

至于中国球员的表现,也都尽力了,但都是各自为阵,没一点配合。后卫拿到球后,一个大脚,拼命地朝前传,唯恐在自己后方被对方抢断;前锋呢,只好拼了命地去追,白白地消耗了体力。后卫的脚法也太臭,十有八九不能准确地传到前锋脚下,大好的机会,就这样一瞬间失去了。队员间就像一盘散沙,乱糟糟的,三条线不是离得太远就是挤在一起,没有一点章法。好几次,一个队员传出球(记不清几次、那个球员、什么时间)后,发力朝前跑,想和队友做撞墙式配合,可接球队员根本就没这个意识。可怜韩鹏,满世界追着球跑,特点一点都发挥不出来,再也没有了在鲁能的潇洒。我不懂,是球员不会呢,还是教练没要求,或是接球的球员长时间没碰球,想好好过过瘾。总之,占了上风的中国队没有一丁点配合,进攻乏力,今天踢平了新西兰,应该是很幸运的了。

中国队的表现,并不是今天偶尔为之。看看中国队世界杯预选赛二十强赛中的表现,哪一次不是如此。如此顽疾,竟没人看出?悲哀,中国足球队的悲哀,中国亿万球迷的悲哀,正如我在国足二十强赛出局时写的《中国球迷的悲哀》。

二、后卫无能,盯球不盯人。

中国队占尽场上优势,可就是先丢球了。并不是对方有多么好的技术和配合——如果是那样,我们也认了,也能体谅我们的足球水平低,体谅我们的球员,就像我们遭遇到西班牙、荷兰一样——可对方就两个人呀,一停、一吊,就摆脱了我们四个防守队员,形成单刀,直插空门,1:0,中国队出线希望遭受严重挑战。什么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后卫平行站位,没有纵深防御,球员无法补位,二是后卫漏人,被对方反越位成功。我们先不说后卫平行站位(这有可能是教练特意安排)的安排有无疏漏,但后卫漏人的问题是今天先失球的罪魁祸首。我们的后卫,两眼只盯着活动的足球,全不顾身边的人,就像一只捕食的青蛙,只对活动的小目标感兴趣。看看今天球员的反应:对方球员接球后,四个防守球员眼睛都盯着接球人的脚上球,全然不顾身边只有几步远的另一个对方球员;当对方传出球时,一切都已经迟了,更可笑的是我们的防守队员竟然从相反方向转身去追。我不知道当事人李玮峰作怎样的解释,应该说,李玮峰在这场比赛中表现还不错,但就是这个失误,李玮峰难辞其咎,中国队的三分变成了一分。

我并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用此来说明中国队的痼疾。后卫漏人,现在好像成了中国队的习惯了,不管是世界杯预选赛,还是热身赛、友谊赛,包括今天的奥运小组赛,我们的失球,绝大多数都是源于后卫漏人。后卫“盯球不盯人”难道是今天世界足球的时尚?但我看意大利的“世界最坚固的防线”,好像后卫专门是盯人的。我们的国足,教练不知请了多少,德国的、英国的、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的,还有中国本土的;足协也换了不少人,但好像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识到“后卫漏人”问题,否则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有所改观呢?

就我们国足后卫现在的状况,接下来输球是意料中的事,小组出线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是一种奢望吧,比利时比我们强,巴西更是大人玩小孩。我们的足协官员和教练应该醒醒了吧。

三、球技粗糙,却好卖弄。

说起球技,我们当然不能和小罗、梅西比。应该承认,我们的球技水平不如欧洲、美洲、非洲的球员,甚至不如亚洲的日本、韩国。

然而,我们的球员好像并不承认这一点。何以为证?你看场上,我们的国足队员,只要拿到球,总要在脚上踢它三四下,朝前带一带、朝旁倒一倒,非得两三人上来逼抢,否则是是不传的,就好象自己的球技有多高,而别人不知道一样。

结果是,短而灵的风格没了,亚洲人特有的灵活葬送了,不知何时何地学起了英国人的长传冲吊,可惜我们不能长成英国人的个子;

结果是,创造出来的一点空档被对方补位了,机会没了;

结果是,撞墙式的配合消失了,三角短传、小范围配合不见了,队员在前、后场上疲于奔命;

结果是,对方两三人一夹击,球丢了,大家赶快去堵漏洞,进攻机会转瞬逝去了;

结果是,十一个队员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没有配合,没有战术,没有章法,十一个人踢不过十个人;

结果是,力出了不少,汗流了不少,伤挨了不少,但,球还是输了,世界杯预选赛被淘汰了,奥运小组赛只存在理论上的出线了。

著名足球人张路在现场评论中不断说,一脚传球,配合配合,还举了欧洲好多例子。但中国球员好像没学过“一脚传球”,他们学的都是绝顶的足球功夫,就像电影里那样,可以用气功,把足球吸着、转着。西班牙、荷兰、意大利人,还有巴西、阿根廷人,他们没有足球功夫,没有球技,只会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只能玩低级游戏;中国球员可是足球祖师爷的传人,继承了老祖宗蹴鞠的衣钵,不卖弄一下,何以体现“熊猫功夫”!

这就是中国足球队三大痼疾。不知什么时候能出现个真正的“医生”,医治一下这些痼疾,否则,我们这个病人就要病入膏肓了。赶快撤换那些庸医吧,也让球迷过几天舒心的日子吧。

为什么中国足球氛围那么差看足球区就知道了

最主要的是上面(高层)的问题:

1、始终不愿意下定决心整治中国足球,为后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足球氛围,有问题能推则推,能让则让,也是目前大部分官员的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2、环境决定一切,当环境已经是如此恶劣了,加入的人有心也无力去改变这个环境,只能去适应它,或者是尽力不同流合污而已(这样估计都不可能,一般会死得很惨),现在这个环境已经烂了,还能指望黑染缸里面出白布吗?要改革,就要把黑水放光。痛下决心。

3、起步的错误。中国足球起步的时候就已经是空中楼阁了,底层很薄弱,稍遇风吹雨打就原形毕露,这点确实应该向老美学习,他们的大联盟很低调,务实。这也是中国官员做事的通病,凡事追求高、大、全,要做就一定是最好的,缺乏踏实的心态。不怕不懂的,就怕不懂装懂的。一开始就错了,还要一直错下去。

4、球迷:也有一点责任吧,其实现在许多球迷是伪球迷。怎么讲呢,基本上只会骂,看了几场球就自称懂球了,缺乏坚定的立场。素质也是需要一定的提高。

5、我觉得中国足球还应该再烂下去,彻底烂掉,这样上面的官员也才好提改革这个要求,改革起来也容易点,不破不立嘛。就像国家改朝换代一样,国家也腐败起义越多,才越好建立新政权。所以,中国足球还不够烂,要一直烂下去,直到烂透了为止。

中国哪个城市的足球氛围最为浓厚

应该是大连,大连最早成立的足球队

1921年3月10日,大连中华青年会体育部成立足球队(简称中青队)

大连第一次足球比赛

1923年12月4日,“全满足球大比赛”在大连举行,中青队是参赛队中惟一一支全部由中国人组成的球队。

大连最早举办的足球杯赛

1926年,大连中华青年会首次将足球列为中华运动会(每年一次)的正式比赛项目。

大连最早报道足球比赛的体育记者

1926年,大连《泰东日报》聘请旅顺工科大学学生、中青队队员玉兰为该报记者,将足球比赛消息首次见于报端。

大连最早成立的中学生足球队

1926年,旅顺高等公学校组建一支中学生足球队——旅顺高公队,曾5次获得全满中学足球联赛冠军。

大连最早的国际足球比赛

1927年,日本足球队来到大连,中华青年会足球队与隆华队组成联队与日本队进行2场比赛。

第一次战胜日本冠军队的大连足球队

1929年,日本全国足球冠军队——拓殖大学队来大连进行比赛,大连隆华队以7∶0大获全胜。

大连第一个足球联合机构

1932年,大连足球联盟成立,并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单循环联赛。

中国第一支农民足球队

前关村(今属大连甘井子区大连湾镇)1948年正式组建足球队多次同前联邦德国青年足球队等球队交过锋,开创了中国农民足球队与外国专业队比赛的先河。

最早入选国家足球队的大连籍运动员

1951年12月,中国第一支国家足球队成立。首批入选队员中大连籍运动员10名。

担任第一任国家足球队队长的大连籍运动员

1951年底,大连籍运动员王寿先当选为新中国第一任国家足球队队长。

国家足球队队长大连籍运动员最多

从1951年到1990年,大连籍运动员王寿先、孙福成、陈家亮、戚务生、林乐丰、迟尚斌、李富胜、贾秀全、赵发庆、庄连胜共10人国家足球队队长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相关标签